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诗

自由诗的体裁结构如何?

2022年06月01日 05:46:263编辑

自由诗相对旧体诗而言又被称为新诗,19世纪末20世纪初源于欧洲。其体裁结构自由灵活,不像格律诗那样有严格、固定的限制和约束。段数、行数、押韵以及字数都没有一定规格,语言自然地形成节奏。一般认为,19世纪的美国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其代表作为《草叶集》。

自由诗也有一定的局限,一方面诗的语言和形式缺乏应有的约束,自由成章,语风散漫,总显得平铺直叙。这种过分直露和明快的缺点不仅使诗作本身缺乏应有的意境和深刻的感情,也从整体的构成上丧失了诗歌的美感。另一方面以太多太盛的说理入诗,使理念多于情感,缺乏对现实社会的细致观察和更深刻的分析。

突发奇想,写首自由诗?

《雨夜卡桑琅》
细雨飘过风之崖,
轻抚着卡桑利瀑布。
瀑布下白鲟惶恐,
更别说胆小的金鲤鱼。
寒冬贪婪地占据着卡桑琅,
人群,篝火,在欢畅,
欢畅的不是荣耀,而是过去。
我独自藏在卡桑利,
雨点沙沙,幸而有周卓的斗笠。
呷一口高地烈酒,鱼漂晃动,
看呐!又一条卡桑琅鲟鱼!

什么是格律诗和自由诗,举例说明

  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格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正如毛主席所说:“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
  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格律诗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
  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那么最难的,应该就是句中字的平仄问题了。 
这里,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
  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
  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
  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古今中外诗的体裁和种类很多,自由诗体即现在通常说的自由诗,是诗的一种。自由诗不同于古代的律诗、乐府和古风,它是用白话文写的,不讲究格律,没有字数、句数或行数限制,也没有固定的格式。自由诗在语言上要求口语化,文字简练,有比较鲜明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
  这种诗有利于冲破形式的束缚,自由地表达诗人的情怀。在国外,美国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人。在我国,“五四”之后自由诗兴起。郭沫若、朱自清、蒋光慈、郁达夫以及后来的艾青、臧克家等,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