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过年一家人忙半个月,熬糖,炸米泡,炒花生,炒黄豆,炒碗豆,炒玉米,炸麻花,炒年糕,打豆府,杀年猪,杀鸡,杀鱼,年菜一般备到月半,那时串亲访友多,从初一到十五,有时请客还没请完,那时过年两个字,热闹。
请不要把那时所有的生产队都说得十分糟糕;也不要因为有个小岗村成群结队打起鼓鼓四处讨过饭,就全面否定全国所有的生产队集体,好像都穷得揭不开锅一样。
如果真正是所有的生产队都像小岗村那样的穷,都要靠要饭来过日子,你穷我也穷,向谁要饭去?恐怕小岗村出门讨饭的人所剩无几,在讨饭途中不是冻死就是饿死,请问,哪能还有后来的十八红手印,农村改革的旗帜?
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各方面条件不同,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第一,所以,那代的生产队也和现在所处的区域一样有贫富之分,所说的劳动价值几分几角甚至是上块不等。
凡是搞得好的生产队,副业上养几条猪是必须的,自三年自然灾害伙食堂解散以后,不但生产队要养猪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每家每户的私家养猪也逐渐兴旺起来,即使是卖一留一政策,哪怕只吃一半边猪肉,每户人家也都要养猪,因为养猪不但有肉吃,而且还提供了种地的肥料。
所以,生产队时期社员不但有自己宰杀的年猪,每逢端午节,国庆及中秋以至春节,生产队也要集体杀猪,供社员们有新鲜肉吃,对杀不起年猪的孤寡老人和多分一五保户还要进行照顾多分一点。
(图片由网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