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古代人有没有广告意识呢?体现在哪里?

2022年05月26日 10:29:382编辑

古人不但有广告意识,而且做的丝毫不比现代人差。《水浒传》中景阳冈上有名的“三碗不过冈”的酒旗就是赤裸裸的广告,你看正是这招牌让武松不服气,一口气喝了十八碗吗?汉代的文君当垆,不就是利用美女做广告,招揽顾客吗?再比如谢安卖扇不也是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做的广告代言吗?

(1)带广告的古诗词宋代:

当然有,广告,简而言之:“广而告之”之意,它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来,理论上讲,自从有了商人以来,广告就有了。表现形式主要有:▶声音、文字广告

有买的就有卖的,商人为了扩大影响,往往需要对商品进行“吆喝”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这就是最原始的广告,后来逐步发展到抑扬顿挫的“顺口溜”,被人们称之为“货声”,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见于唐朝,在敦煌遗书中记载有:“某乙铺上新铺货,要者相问不须过,交关市易任平章,买物之人但且坐。”大意是,本店上新货,买物别错过,价格可商量,要买里面坐,至宋朝,这样的口号发展变化为“吟唱”,商人为了招徕顾客,特意请说唱艺人来助阵,这就是最早的广告代言。

▶招牌、平面广告

除此之外,最常见的莫过于招牌广告,古代也叫“招幌”,不同于货声的是,它是店铺的招牌,安安静静地挂在店铺门口,就可以讨得顾客欢心,店铺招牌多采用兴、隆、昌、盛、祥、和、义、裕、顺、丰等吉祥如意的词汇组成,当然也有别出心裁的另类招幌,如:武松打虎喝酒的地方,“招幌”写的是:“三碗不过岗”,具有煽情意味的文案广告。

与此同时,商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诚信和经营理念,获得顾客的信任,通常店里都挂块匾额或者对联,有的写“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有的写:“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凡此种种,皆是古代最初级的平面广告。

▶不急不躁的口碑广告

电视剧《大宅门》描述的药店,从每个细节都透露着细心、周到、诚信、品质的信息,掌柜和伙计不论专业能力还是服务理念都要求极高,通过这些不急不躁的手段,在长时间的经营过程中,赢得顾客口碑,打造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这类以自己个人或家族名望建立的品牌很多,如:“同仁堂”、“张小泉刀剪”、“全聚德烤鸭”等等,他们的口碑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

今天,广告借助信息技术,无孔不入,我们的呼吸,恐怕也夹杂着广告的味道,与现在相比,古代的广告如涓涓细流,但它确实长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