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现代诗歌加赏析

2022年05月23日 17:22:332编辑

现代诗歌音乐性与格律的初学技巧》 中国现代诗歌的音乐论是现代诗歌初见形态时由西方引入的。西方诗学家也有把诗歌音乐称为纯粹艺术的巅峰。无论怎样,诗歌音乐论对于我们是抽象的。但我们不可忽略音乐给人们由双耳到心灵的震撼感受。所以,音乐是可以提升诗歌境界的。虽然,是由西方诗歌音乐论引入,但由于不如英德文诗以重音做节奏的基础,我们更在法文诗歌音乐论中借鉴的多。归根结底,学习现代诗歌音乐论的最根本目的是把音乐的美感恰当的运用到诗歌中去。使诗歌的音乐感觉更接近诗歌本身的文字感觉。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阐述: 第一, 节奏。在音乐中,我们粗俗的叫“拍子”。我认为每一首诗歌应该有一定的拍节。贯穿一节(至少两句/行),或是一首诗。中国古代诗歌的拍子,是由平仄决定的,(重点说唐宋诗词)例如:词调《浪淘沙》: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下阕同)古代词多单音字,分为阴平、阳平(填平)上声去声入声(填仄)。其中入声是方言字。现代诗歌由于摈弃的了平仄,用双音字写诗。现代的节奏也因此发生改变。诗歌的节奏是语言的紧张程度。并且是遵循某种拍子的规律,按照诗中思想情绪的波动而变化的。节奏还形象的被成作是诗歌的脉搏。有理论提出节奏是诗歌形式范畴内的。但我的观点是诗歌的节奏不单纯为形式上的,与思想内涵也有内在的联系。引《追梦人》的诗句:“我在这辛勤耕耘过的土地/坠入忧伤的迷惘。”具有内涵的字“辛勤”“耕耘”当我们读到它们的时候心理感受是想到的一个困难、逆境中在付出努力,并想挣拖出来重归希望变得轻松的感受。再例如,土地给人以塌实,强悍的感受。而蓝天却有清澈飘渺高远的感受。人类的思想意识中,有自觉把不同颜色、形状、触、味觉等区分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的认知心理。反应到诗歌中,被读者赋予诗中文字的第二种含义,我叫它“语感音符”。这也是诗人经验的集合体(当诗人经验越加丰富就与读者理解诗的含义越接近)。读诗歌的时候,在潜意识区分语言音符的同时,把“语感音符”读出来就是一首“曲子”(诗歌)。甚至可以通过读,画出节奏曲线。一般情况,如果迷惘、缱绻、徘徊感觉很低沉,那么它们可以做“低音”。飞翔、波光、点缀、张望感觉高挑,那么它们可以做“高音”。当然,由于个人经历的差异,读者各自的知识、能力不同使得立意不同,个人感觉倾向也就不同,对作者文字的潜意识感受就不同。所以对整首诗歌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能接近大众心理的诗,就不往被看作是“好诗”。上面介绍由高低音在一句/行诗内组合循环往复就可以构成基本拍子(音步)。这一点在形式上也是说的通的。节奏就是拍子普遍化的统称。 第二, 音顿。音顿经常被与拍子混淆,我觉得他们本质的区别是音顿更强调形式上的朗读换气、习惯性停顿、分行上。音顿在节奏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它可以谐调因词性不同、词的字数不同所造成的不优美。也有突出节奏抑扬顿挫的作用。由于强调形式,音顿与中国古代诗歌的律很相近。音顿的一类学说――音尺,更接近于古代诗歌的拍子。讨论音顿,可以分为分割诗行和收尾与调子的关系来认识。分割诗行就是把一句/行诗分为二或三个字一停顿的形式。一句/一行收尾有两种,两字顿与三字顿。在一首以两字顿收尾为多数的诗,诗歌调子更适合写矜持感情的诗歌。而一首以三字顿收尾为多数的诗,诗歌的调子则更倾向于写抒情诗歌。 第三, 音韵脚。音韵是十分繁冗的知识体系。但只要经常习作,基本的就能被掌握。音韵的运用对凝聚诗歌的语言有功不可没的意义。它把涣散的行文从头穿到尾,使之成为一串形美意切的诗歌工艺品。音韵分为韵的分部与押韵。古人写韵文时,是根据韵书的规定。今人写旧体诗歌广泛用《佩文韵府》当代还有《中华新韵》。这本书也可以参考写现代诗歌。不过,利用韵书写诗,时常会拘泥于形式而泯灭自然灵感的更多产生,我个人是不提倡的。今人写现代诗歌特别是初学者还是以自然流露为写诗的初衷。因为押韵的规则比旧体诗歌宽泛。押韵的类型很多,现在流行的主要是aabb(随韵)abab(交韵)abba(抱韵)。此外还有一种叫“无韵体”的宽泛的格律体在当代更为广泛流行。押韵与押韵的之间经常涉及到换韵。换韵是非常奇妙的学问。如果想要韵与韵和谐,例如由an换到ang,或是由e换到o换到u再换到i韵。通过人朗诵时口形细微变化的转换,从而选出即将更换的韵脚。相反,如果需要诗歌的情绪有转变或是迎接高潮,也可以转换口形相差很大的韵尾。另外,韵母,也可带动诗歌的感情渲染。例如,ang更适合与抒发感情。而u、i却更适合矜持住感情。感悟诗歌中韵脚变化所造成诗歌感情的变化更有利于诗歌的学习。总之,我们的目的是把诗歌写好。 对诗歌的音乐性的总结性研究之后。我们来循序渐进的学习诗歌格律。诗歌的现代格律包括:节奏、音顿、韵律、对偶。借于对诗歌音乐性的学习,我们简要谈谈对偶。 对偶也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在任何一种文体中被运用。在诗歌中它的作用突出在句式整洁、音调和谐上。追求对偶句形式构思诗歌,很像中国古代诗人对对仗的钟爱。可见,在追求形式美的过程中,创造美丽的句子是始终被延续的。在现代诗歌中还经常运用意象对偶。我觉得当今运用对偶来写诗歌,应该用逻辑思维构建形式美的对偶。先作到意对,再到形式对。让读者有读之时美其文,读之后美其意的效果感受。 以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诗歌音乐性、与格律是基本统一的。其中格律更强调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和谐是立文之本,若天然为上。把握诗歌在形式美首先要注意营造自然气氛。总之,学习诗歌的音乐性与格律都是为能更好的驾御诗歌语言,使得形式美与知性美完美的结合达到自然和谐的目的。

《雨巷》 作者: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静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雨后 作者: 席慕蓉 生命 其实也可以是一首诗 如果你能让我慢慢前行 静静盼望 搜寻 怀带着逐渐加深的暮色 经过不可知的泥淖 在暗黑的云层里 终于流下了泪 为所有 错过或者并没有错过的相遇 生命 其实到最后总能成诗 在滂沱的雨后 我的心灵将更为洁净 如果你肯等待 所有飘浮不定的云彩 到了最后 终于都会汇成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