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辛弃疾的登高词有哪些共同点,有哪几首千古名作?

2022年05月21日 20:45:393编辑

谢邀。

我的浅见有下列几个共同点,一,辛弃疾生活在南宋,而南宋大片国土沦陷于金人之手,他怀有一颗报国之心,素有恢复中原的青云之志。在登高词中抒发了他的爱国情怀。

二,辛弃疾报国无门,难展心中的抱负,英雄无用武之地。词中抒发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悲愤的心情。

三,善用典,典事紧紧扣住关联的时事,无堆砌之嫌。

我浅见认为他登高的千古名作是下列几首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起,红巾翠袖,韫英雄泪。

当然他登高的词还不止这几首。他的登高词以爱国情怀统领以上几篇,加上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气势豪迈,感情激昂,气韵沉雄,笔调苍劲,读之顿生浩然之气。所以历来为读者称道,今天读来,其爱国情怀无不打动读者,这就是辛弃疾词的魅力所在。

本人知识有限,只读过几首辛弃疾的登高词,难免挂一漏万,点滴体会,与网友和读者分享。欢迎网友和读者补充纠正。图片来自全网,不得侵权。

辛弃疾留下来的登高词有三十多首,虽然不是每首都佳,但千古名作极多。总体而言,辛弃疾的登高词,有三大特点,在简单概括之后,再用他的五首登高名作,来映照一下,可以说,首首都佳,首首都值得抄下来、背下来。

辛弃疾的登高词,第一大特点,便是风格多变,这体现了辛弃疾能驾驭各种风格的才气。南宋词人刘克庄曾经在《辛稼轩集序》里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刘克庄的话,高度概括了辛弃疾词作风格多样的特点,其实这一特点,在他的登高词中,同样适用。比如,同样是登京口北固亭,《南乡子》一词悲壮豪迈,《永遇乐》一词却悲愤沉郁,充满了英雄的无奈,而在《摸鱼儿》中,又有“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这样的销魂之句,虽然是登楼,但其实也是登高抒怀。

所以,辛弃疾的登高词,有时雄浑豪放,有时温婉低沉,有时又沉郁悲凉,有时又愁肠百结,同样是登高,却写出了人生百态,这当然和辛弃疾各个时期的心绪不同有关,但能够将这么多的风格融于一体,非辛弃疾这样的大才不可。

辛弃疾登高词的第二大特点,是典故与登高地点的密切结合,这体现了辛弃疾出色的文字剪裁能力。辛弃疾喜欢用典故,在登高怀古词中,更是加倍爱用,登高怀古,古人的事迹与切实的地名,在辛弃疾的笔下联系起来,运用得炉火纯青,比如他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以说,全篇处处是典故,从孙权到刘裕,从刘义隆到拓跋焘,词人不仅写历史人物,还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结合地天衣无缝。

而且更妙的是,辛弃疾将典故化在句中,虽然多了一点理解门槛,但这丝毫不影响整首词的气概和韵味,知道典故,可以读得热泪盈眶,不知道典故,也能被词中气势所感染,这是辛弃疾熟读万卷书后活学活用的结果,也是他出色运用汉字的能力。

辛弃疾登高词的第三大特点,也是最具感染力的地方,是他词中所表现的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凄凉感和悲鸣感,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怀。辛弃疾一生,致力于统一大业,但是,现实带给他的,却是永恒的失望。曾经,他多么意气风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也曾轰轰烈烈,意气风发,可是,南下之后,自己的收复志向一直得不到肯定,反而缕缕被赋闲在家,他看到南宋政权偏安的苟且,看到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的昏聩,看到满朝文武只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内心无比痛苦可又无可奈何,所以只能借助诗词来抒发内心的感情,这就让辛弃疾的词中,总有一股英雄的悲凉。

另外,辛弃疾的登高词,还善于描写一些宏大的意象,将独立于苍茫宇宙中的渺小突出到极致,将历史的无穷与人生的短暂相对比,永恒的人世代谢,匆匆的百年人生,鲜明的对比,让辛弃疾的登高词充满了壮阔的孤独感,正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简单概括了这三大特点之后,让我们再来看一下他的五首典型登高代表作。

最著名的两首,都和一个叫“京口”的地方有关。京口便是镇江,是长江下游的战略要地,尤其是南北对峙之后,镇江的地理位置,变得更加重要,辛弃疾曾多次登上京口北固亭,看到长江滚滚,想到历史上的英雄,辛弃疾写下了自己心中的一腔热血。

一首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曰: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一首叫《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曰: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两首词,一长一短,都是登高远眺,想到古今兴亡,留下无尽感慨,如果《南乡子》还有一些英雄的进取之心,那么《永遇乐》却充满了失意的悲痛和无奈。

还有两首都和建康的“赏心亭”有关,两首都是长调。

第一首叫《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曰: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第二首叫《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词曰: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这两首词,第一首抒发了自己的悲愤之情,一腔热血无处顷洒,只能让美人揾泪,第二首将年华已老、壮志未酬的苦闷,全都倾注在一曲哀歌中,充满了不平之气,这两首词,均有笔力万钧之势。

最后一首,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小令,叫《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曰: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短短八句,将自己的一腔爱国热情,全都倾注其中,令闻者落泪,听着感怀,当真是无与伦比的好词!

因此,总体来看,辛弃疾的登高词,虽然在他六百余首词中占比不高(只有三十多首),但很多都是质量上乘的千古佳作,且名句迭出,在后世流传极广,家国情怀、忧患意识、英雄无奈,是他登高词中最常见的感情倾向,也正因为如此,让辛弃疾的词变得极具感染力!

以上简短的描述,难免挂一漏万,只能言之万一,再最后说一句:辛弃疾的登高词,一定不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