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诗

现代人为什么写不出那么好平仄押韵的古诗?

2022年05月21日 14:18:192编辑

西江月下夜合花,

芳草碧色迎朝霞。

宴山亭阁咏春雨,

漫山翠绿韵万家。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不懂得诗,什么叫“平仄押韵的古诗”?一点也不严谨。估计他想说的是:符合平仄要求,又押古韵的格律诗。又说“现代人写不出那么好的……”请问这是谁下的结论?下这个结论的人读过几首“现代人”写的“平仄押韵”的“古诗”?“好”与“坏“的评判标准又是谁定的?第三,现代人怎么可能写出“古诗”来,是想说像古代人写的那种诗吧?殊不知古代诗歌也分“古体诗”和“近体诗”,题主说的可能是指“近体诗”或者意思是格律诗词。弄清楚了到底问的什么,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格律诗的出现大概始于唐,它有很严格的平仄、对仗,粘对等要求。当然这些要求也不是哪一个人,在哪一个时间独创的,而是众多创作者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研究慢慢形成共识并由人总结出来的格律要求。格律诗出现之前的诗叫古体诗,是没有那么严格的平仄要求的。如歌行体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有优秀的歌行体诗传世,像李的《蜀道难》、《长干行》,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白的《琵琶行》、《长恨歌》等等。顺便也说说词,一些人爱说“写宋词”,这种说法也是很不科学的,只有宋代人在宋代写的词才能叫宋词,现代人不可能穿越到那个时候去填词。应该说创作宋代诗人形成的一种诗歌体裁,词也有严格的格律要求。今天我们能读到的唐诗宋词(也包括元明清诗人的作品),是从众多诗人,浩如烟海的诗作中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当然水平是相对高一些。作品因优秀而广为流传,因优秀而被人们认可,这当然是高水平的。而现代人学习近体诗是从最近几年才开始盛行的,创作者也还是不够多的,其作品也鲜有结集成书并广为流传的。但格律诗作为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被传承发扬下去是值得庆幸的事。任何个人和任何时代,创作的作品也许很多,有优秀的也有不够成功的,优秀的流传下来,不成功的就被人遗忘了,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可以想像,李白一生写的诗不见得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些吧!张若虚难道一生就写一首《春江花月夜》吗?优胜劣汰这一自然规则,也应该适合文学作品的存留或消失。所以我们不应该拿今人的一般诗作简单的去和古人留下的精品去比较,然后不负责任的说:“现代人写不出古人那么好的古诗”。如果有一班内行人,把全国所有诗人诗作搜集到一块,优中选优,弄个现代人写的格律诗词集,三百首,五百首甚至上千首,也一定可以称为上乘之作。谁能说现代人毛泽东的《沁园春》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