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古长安的诗词

2022年05月19日 08:40:202编辑

盛唐时的长安有繁华盛世的气概,有举世瞩目的风采,诗人心中对长安同样也有说不清的爱。长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灞桥的烟柳、驿道的沧桑,还有少女的柔情以及侠士的霸气等,都被载入篇章,变成浓墨,流传后世。唯有大唐的长安,才有如此的厚重与积淀。君不见,杜牧远望长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王翰边塞思乡,“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孟郊登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李白登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曾经的长安,北风萧萧,号角真凄凉;古代的长安,厮杀阵阵,斑驳了斜阳。长安是大唐的象征,也是古代文明达到鼎盛的标志,诗人思念长安,游子牵挂长安,今人怀念长安,正像贺铸所说,“忍话旧游新梦,三千里外长安。”下面精选十首描写长安的古诗词。长安春望 唐代: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赏析:诗人感乱思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无非都是伤心之景,悲哀之情,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读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这正是阴柔美的表现。长安秋望 唐代:杜牧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赏析: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代: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赏析: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少年游 宋代: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赏析: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啼。夕阳照射下,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看见天幕从四方垂下。秋波媚 宋代: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赏析:词的上片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整首词由“哀”到“兴”,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长安春 唐代:白居易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赏析:门外的杨柳无力的下垂着,春天的东风把柳枝吹成了金黄色。东街的酒力太小,醉了很容易就会醒来,满腹愁苦还是消不了。

1、《长安古意》卢照邻借问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如果能像比目鱼那样相亲相爱,死还有什么可怕的啊?如果能够像鸳鸯一样相爱相随,忠贞不渝,就是神仙我也不羡慕了。2、《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上林:指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代指京城长安等到长安城上林苑中繁花盛开的时候,再去赏花,那时候城中挤满了看花的人了。3、《秋兴八首》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两开:花开了两次,指两年。故园:这里指长安。一丛丛菊花已开了两次,想到以前在家乡的时光,不禁伤心落泪;我虽像是一叶孤舟漂泊在异地,但心里一直惦念着长安。诗句表现了作者遭遇安史之乱、客居他乡时的忧民思乡之情。4、《边词》张敬忠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边塞的春天来得格外迟,已经是二月,柳枝还没有吐露新丝,等到冰河都熔化的时候,只怕长安城中的花朵早已经凋谢了。5、《寒食日即事》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长安城中到处都飘着飞花,寒食时节,皇城中的柳树倾斜着。傍晚十分,宫殿中传送着蜡烛,烟火分散到各个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