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视剧:
1、猎场(2017-11-6)
饰演 葵黄
2、急诊科医生()
饰演 梅律师
3、人民的名义()
饰演 陆亦可
4、我们光荣的日子()
饰演 明爱芬
5、金水桥边(2016-5-2)
饰演 赵春花
6、毛泽东()
饰演 青年宋霭龄
7、皮五传奇()
饰演 张妈
8、江湖正道()
饰演 肖桂英
9、龙门镖局()
饰演 黄淑仪
二、电影:
1、一九四二(2012)
饰演 宋美龄
2、火星宝贝之火星没事(2009)
饰演 幼儿园园长
3、爱梦电影(2007)
饰演 安凤妮
4、惊情神农架(2005)
饰演 护林山妹
5、西贡姿色(2003)
饰演 Sorry
6、开往春天的地铁(2000)
饰演 Public Relations
7、相约2000年(1999)
饰演 乐蓓
扩展资料:
柯蓝:
1972年7月出生于北京,原名钟好好,她是一位家世显赫的红三代。
她的爷爷是开国上将钟期光,她是爷爷最珍视的长孙女。
柯蓝的奶奶,她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祖父是皇帝的老师,父亲是安徽的盐税官,她有一个很男性的名字,凌奔。为了追寻自己的信仰,她和进步的江家少爷私奔,加入了共产党。可惜两人连手都没有拉过,江家少爷就牺牲了。
凌奔从左肩到右臂被日本军刀砍得深可见骨,幸运的是被战友从死人堆里扒了出来。经过铁血考验的她深得组织信任,被分配给了大她12岁的柯蓝爷爷钟期光做妻子。
当得知丈夫前妻的悲惨经历后,柯蓝的奶奶激动地抱着刚刚出生的二儿子,翻过一座山,把孩子放到丈夫前妻怀中,转身就走。
柯蓝的奶奶是一位独立坚强的女性,在文革时期,她的爷爷惨遭游街,柯蓝的奶奶就带着自己的四子四女,穿得干干净净,站在路边行注目礼。
她的奶奶在文革的时候,还收留好多被打成右派同事的孩子,当红卫兵找到她的奶奶,问她怎么可以收留那些狗崽子时,她的奶奶斩钉截铁地说:“谁敢赶走孩子,先枪毙我”!
柯蓝自幼就遗传了奶奶的独立基因,从小胆子就大,在她12岁父母离异,14岁离开北京独自去上海读中学,16岁去加拿大留学,为了摆脱红色背景的束缚,给自己改名柯蓝。
1994年加入卫视音乐台,成为第一代亚洲VJ。1996年加入凤凰卫视中文台,成为《音乐无限》节目的主持人。后来还和杨澜一起主持过著名综艺节目《天下女人》。
2005年离开了奋斗8年的凤凰卫视,同年参演由张建栋执导的电视剧《靠近你,温暖我》。
2009年柯蓝辞别主持工作,专职演艺事业。
这些年,她出演过霸气十足的皇后,演过刀子嘴豆腐心的媒婆,演过侠肝义胆的女中豪杰,演过风情万种的法国名媛。
非科班出身的她还获得了华鼎奖近代革命题材类最佳女演员奖。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她饰演的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美女侦查处长获得了全国观众的喝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柯蓝
1、《少年旅行队》
是一组散文诗,它由《出发》、《老师》、《小纸船》、《听广播》、《标本》、《旅行者之歌》六部分组成。这六首散文诗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的联系。该组诗以少年旅行队的远足旅行为线索,写了旅行队队员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表达了他们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在生活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美好心愿。
2、《红旗呼啦啦飘》
这是一部反映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小说,在香港出版后受到文坛泰斗矛盾先生的赞扬,也被日本、苏联翻译。
3、《王孝和的故事》
王孝和在学生时代就积极投身革命并迅速地成长起来,终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在工厂领导工人群众闹罢工,遭到国民党当局逮捕。在法庭上,他公开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在狱中,他经受了种种酷刑,宁死不屈;最后在对敌人愤怒的斥责声中英勇就义,年仅24岁。故事真实生动,激荡人心,催人奋进。
4、《早霞短笛》
散文诗集。柯蓝作。1958年出版。收散文诗二百余篇。题材广泛,从日常生活一些富有诗意的场景中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意境深邃。
5、《洋铁桶的故事》
“洋铁桶”姓吴名贵,是晋东南沁源县的一条好汉。他自幼跟随父亲上山打猎,练得一手好枪法。日本鬼子打来了,“洋铁桶”参加了八路军。他领导的民兵和八路军一道,把鬼子、汉奸和特务打得狼狈逃窜,“洋铁桶”也从此威名远扬。故事酣畅淋漓,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扩展资料
柯蓝原名唐一正,湖南长沙县人。1937年肄业于湖南第一师范时,由徐特立介绍去延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第二期文学系毕业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和《边区群众报》担任记者、主编。
1940年开始使用笔名“柯蓝”。1944年发表的《洋铁桶的故事》,是解放区第一部用章回体形式反映人民抗日斗争的中篇小说,次年又写了反映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小说《红旗呼啦啦飘》。
全国解放后,任上海《劳动报》副社长兼总编辑,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等多种领导职务。其间写了反映上海工人生活的电影文学剧本《彩车曲》和《铁窗烈火》。
1963年回到家乡湖南,从事专业创作,与文秋合作写了《秋收起义》,后改名《风满潇湘。他还写了描绘当地农业建设过程中两条路线斗争的《浏河十八湾》等作品。散文《空谷回声》被改编成电影《黄土地》,获国际大奖。他的作品语言凝练,诗意盎然,富于哲理。
1979年调北京《红旗》杂志社任文艺部负责人,直到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