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走过了诗歌命运的沼泽地,一代人又重蹈覆辙在沼泽地中,
并引凤入巢,延续了前辈诗人辉煌的足迹,重新张扬诗歌生命的个性,
分流出人性的呼唤,由此,使后者晚辈诗人们在世纪之交灿烂的曙光
中,演绎了现代缤纷秀丽的诗风,当然,后者是一种超越,是一种诗
歌文学审美价值观的超越,它的特点是:“朦胧诗”回落,风格重组,
个性化意识群体前呼后拥,诗潮澎湃激荡,并使现代诗歌向更美的层
次推进。回顾中国现代诗歌的历史演变,也颇有启迪。
众所周知,“五四”以来,中国的诗歌一直是以白话诗为主体,
流派众多,倨傲纷呈,就像在黑夜长宇中一颗颗闪亮的明珠,光耀在
祖国的星空,这一主体的确立,使新民主主义的胜利,起到了推波助
澜的作用。到了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国出现了以抒情诗为主,以
艾青、郭小川、何其芳、田间、阮章竞、贺敬之等元老诗人为主,他
们的诗歌特点:注重诗的节奏和语言的流畅,给人以明快、自然,气
势磅礴,并结合古典诗词的韵律,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同时,以精神
力量深透在诗中的字里行间。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贺
敬之的《三门峡??梳妆台》,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
团泊洼的秋天》等。
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由于政治原因,中国的诗歌曾一度处在低
迷、萧瑟中。七十年代初,经过一场“文革”后,诗歌命运出现了转
机,也可以说是出现了一个质变的飞跃,以舒婷、北岛、顾城、江河、
傅天琳、杨炼等青年诗人为代表,开创了中国现代“朦胧诗”,其诗
风以意象为主体,这是中国前无古人的一场诗歌母语体系的大革命,
文字失去质感,主要以意象来捕捉感觉和意境,运用了意识流、蒙太
奇、印象派、超现实唯美主义等艺术手法,将诗歌酣畅淋漓地展现在
中国的诗坛上,就像一匹脱缰的黑马,抛开了传统的诗歌语言体系的
羁绊,以多晶体的情感,带着迷惘、伤感、宣泄的情调,柔中有刚,
辐射在神州大地,形成了一股新诗潮,这些诗大多写在六十年代末,
却在七十年中重见天光,故“朦胧诗”的出现是受当时的政治原因,
诗歌中的主题不能直抒,只能迂回、游离、变形,在语言艺术上分割
完整的形象,在布局结构上大跨度地跳跃,隐匿作者的意图,让人有
扑朔迷离、走进艺术迷宫的感觉,似乎有音乐的抽象性、绘画的线条
化、雕塑的思维立体感。尽管当时有许多人焦躁气闷读不懂,甚至烦
躁不安,认为“朦胧诗”是中国诗歌的堕入,具有反叛性,逆艺术之
潮流,但正如罗丹所说的那样:“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倒
一切既存的偏见,而表现他自己所想到的东西”. 中国当代诗学评论
家谢冕教授也曾撰文说道:“新诗潮在它诗学评论之时,有感于因世
袭力量的羁束所造成的诗的困窘与衰竭,从而表现也对于传统的某种
程度的批判意向,应当认为是合理的。每一代人都在否定和批判传统,
每一代人也都在创造和丰富传统。”无论怎么评介,“朦胧诗”那种
所特有的新诗潮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至今还光耀山岗、红云奔腾。
其主要代表作有:舒婷的《致橡树》、《双桅般》,北岛的《回答》、
《一切》,顾城的《不要在那里踱步》、《一代人》等。在那个多事
之秋的动荡年代中,只能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
光明”。“朦胧诗”在中国延续了有十多年之久。到了八十年代后期,
至九十年代初期,诗歌开始分流,中国诗歌又出现了一次革命,从
“朦胧诗”到“后朦胧诗”和“后期朦胧派”,又从“朦胧派新生代”
诗分流出许多流派,如:学院派、反学院派、意象派、象征派、探索
派、先锋派、现代派、古典派、后现代诗、新古典主义等等,众多流
派中似乎都是昙花一现,当时比较强劲的是探索派和先锋派,但由于
其受“后朦胧诗派”的影响,当代人很难解读这两大流派的诗,由此
失去了许多读者群体,它的艺术价值在于诗内涵中的前卫性和技巧性,
比“朦胧诗”更超越,在句式的变形和意象的图解更为大胆,至今固
守这两块阵地的诗人依然存在。总之,“后新时期”的诗歌,大多受
西方文艺思潮和人文意识的移植影响,在发展中变异、淘汰、重建、
再创新,经历了艰难的探索期,其崎岖艰危,风烟凄楚。在这期间,
也不乏出现了像瞿永明、谢烨、孙悦、西川、陈东东、海子等优秀诗
人。
就在这诗歌运动发展跌宕起伏时期,却脱颖而出一种新诗体,它
一枝独秀,一花独放,具有强有力的生命力,不受西方思潮的影响,
在中国诗歌肥沃的土壤中应运而生,它就是中国九十年代初的柔情主
义??柔情派。柔情派的出现,使原来中国诗坛上空那种硝烟弥漫一
下子得到了净化,许多流派纷纷向柔情派靠拢。柔情派是以柔情主义
为艺术信仰,抒发柔情为基础,以致形成了柔情诗,它以轻巧的笔调,
细腻的感觉触角,追求语法结构拆解、重构的新奇合理性,语境舒坦、
淡泊,意象新鲜、机警,具有较强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感染力,以情取
胜,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净化心灵。其诗歌糅合了浪漫主义和婉约
派的风格,以它恬静、明丽、清新、透明、纯真、流畅、质朴、轻灵
的诗风,表现了爱情这种生命过程中的美感闪现,完成了自我情感感
受的造型,它以一种和谐、平衡的艺术形态,给人至纯、至美、至真、
至善。它也表现了亲情、友情、爱情、心情、物情等生活中一切富有
的形象的美感和情感。而写柔情诗的诗人大多来自民间,如:寒鑫、
蓝戈、刘阳、文融、朱培灵等优秀诗人。可以说,柔情诗的出现,无
疑使中国曾独霸天下的“朦胧诗”开始回落,诗歌开始返朴归真,在
否定之否定中,又回到了明丽、清新的风格上,这一风格的变换,不
是怀旧和倒退,而是一种审美上超越,它是个体中的人性意识开始张
扬、深化、表现,更富有张力和弹性。可见,柔情诗延续到今天,依
然有它亮丽的天空和艺术领域中的浓墨重彩,特别是当今的校园中的
青春诗歌,海外游子中的思乡诗歌,港澳台中的言情诗歌等都能寻觅
到它的柔情风采,它能给人一种生命的从容和对人生的一种眷恋及对
大自然一切美好的东西给予唤醒,高歌颂扬……
总而言之,中国的现代诗歌的历史演变,具有它的凝重性和沉淀
性,它是受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演变而演变。当今诗坛,依然是以柔
情诗为主,并带有现代艺术的抒情手法。同时也并存了具有前卫意识
的探索诗和先锋诗,而在部分诗中还流行着“朦胧”色彩,其写作手
法大多还袭用了“朦胧”时代遗留下来的玩文字游戏的技巧,这种现
象大多出自于青年人的身上,尤其是出现在刚刚步出校园的学生身上,
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那种所特有的“禁锢和阵痛”的动荡年代,缺乏
历史的苍凉感和沉重感,由此无法将诗歌写作技巧和生活内涵有机地
组合起来,他们仅仅是出于新鲜好奇,注重了技巧性而忽略生活感受
力度。当然,当今的现代诗歌所表现出的感情已更为广泛,从生命、
人生、命运的人性本质意义上的抒发也更为洒脱、飘逸、空灵,个性
化的情绪得到了真正的发挥和张扬。目前,比较活跃又具有前卫意识
的现代诗歌主要地域是在安徽、浙江、陕西、广东、广西、青海、北
京等省市。
也许,生命给每个人只有一次天亮,我们愿将这一天亮去献给那
些痴迷于缪斯的人群和中国千千万万对诗歌执着钟情的虔诚信徒。
很快.随着时代的变换,诗的韵味也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