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诗

朦胧诗经典的背景价值

2022年04月13日 00:21:4030编辑

作为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新思潮,朦胧诗崛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那个时代是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时代,思想解放是时代的主基调,朦胧诗则是诗界的思想解放之声。朦胧诗在艺术维度和精神维度上全然不同于当时的主流诗歌,它大量使用现代派诗歌的手法,它肯定个体存在的价值……这些使它在青年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因对于当时主流诗坛的叛逆,朦胧诗在诗歌界引发激烈争议。三十年来,随着朦胧诗完成了它的经典化过程,它在诗歌史上的价值已经得到公认,在这一过程中,学界对于朦胧诗的发掘、整理和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丰富。《中外名家经典诗歌:朦胧诗经典》借鉴了已有的研究成果,收入了众多为读者传诵的朦胧诗经典之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较精简的选本。如果想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朦胧诗,读者可以参阅本社已经出版的、由两位资深诗歌研究学者编选的《朦胧诗新编》(《新编》也为《中外名家经典诗歌:朦胧诗经典》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概述中国当代文学中“朦胧诗”派的创作极其特点?

朦胧派诗人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朦胧诗派主要指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多多、食指、芒克、方含、梁小斌为代表的一批青年诗人。 朦胧诗的历史功绩及艺术成就是无法忽视的,在一篇回顾当代汉语诗歌二十多年所走过的道路的文章中,我曾这样评价朦胧诗:当代汉语诗歌最具实质性影响的努力有三次,即朦胧诗、口语化努力、叙事性的强调。其中,朦胧诗的出现使中国的新诗传统在滞缓几十年之后再次与世界接轨,并逐渐同步。它最大的贡献是唤醒了一种现代意识。一种新诗现代化的意识。确实,由于朦胧诗人大多经历了“文革”导致的精神危机,出现了类似西方“上帝死了”之后的现代主义背景,因此,朦胧诗人迅速被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所吸引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因此使中国当代汉语诗歌向前跳跃了好几步,并逐步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走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即使现在读起来,不少朦胧诗人的诗作仍深具魅力,比如北岛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宣告》),“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回答》),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代人》)、杨炼的“高原如猛虎,焚烧于激流暴跳的万物的海滨”、“或许召唤只有一声――/最嘹亮的,恰恰是寂静”(《诺日朗》)、舒婷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神女峰》)等等,当年称得上传诵一时,在当时思想解放、人性开放的启蒙思潮和时代背景下领风气之先,自然好评如潮。如今读来虽然已无当初震撼,但还是不错。有些甚至可以说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但也有些诗作,不乏概念化、简单化甚至口号化的痕迹。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