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歌鉴赏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意象的分析。诗人通过意象组成诗歌的形象和所以表达的情感。意象的分析是有套路可寻的,比如说枯藤、老鸦、夕阳,这些意象所组成的形象就是夕阳下孤寂落寞的景象。还有更多就不一一举例了。重点就是抓住意象,至于什么意象代表什么感情这就要看你自己的需要去积累。
诗词鉴赏中形象是什么意思
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三类:1.诗中的人物形象2.作者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和想象到的诗人形象或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3.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高考关于诗歌形象的鉴赏
所谓诗歌形象,通常理解就是诗中对景物人等的描写。这些现实的东西被作者通过描写、形容、修辞等的艺术手法的处理,就称之为意象。一定的意象通常会蕴含一定的情感,如月代表思乡,杜鹃代表伤感等(这要通过平时的积累掌握了)。意象通过组织,升华,统一地表达这种一定得情感,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情感称为意境。这就是这类题目中最难以把握的一环了,它要求读者有一定的想象力(而且在考试中这种想象还必须与答案一致,很恶心的说)。
典故,这没什么好说的,必须多读,多了解,通常艰深的典故会在题目中以注释的形式给出,方便答题。但有些简单的就必须自己记住,如杜鹃(杜鹃啼血),神女(巫山神女),桃花(桃花源)等典故,算是文学常识了吧。
生平经历,也没什么好说,了解几个重要的诗人好了,如李白,杜甫等,特别是那些经历过盛世衰落甚至是改朝换代的,经常写一些感叹国运衰微的诗。稍微了解就好。
表达技巧:
对比:什么哀与乐的对比,从前现在的对比,甚至是描写中颜色形状的对比,不一而足,都很容易看懂。
寓情于景: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回到刚才关于意象和意境的问题上理解就好。几乎是万能的技巧(你回想一下你所知道的诗,有多少是没有景物描写的?)具体不多说了。
衬托:感觉与对比手法有点像,不过对比的程度没那么强烈。我自己感觉烘托在答案里出现的频率比对比多,所以,不肯定的时候写衬托比较好。烘托分正面烘托,侧面烘托,不铺开说了。
象征:用一种物象表达一种精神品质。如用芳草表达高尚品质(《离骚》中这种手法用得很频繁)。但普遍来说,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低。少答为妙。
托物言志:与寓情于景摆一道了解吧。通过状物描写抒发志向感情。有时会运用到拟人手法。
借古讽今:这通常是诗人到了某些历史古迹,想到从前和现在的巨大差别所写的诗。经常借助典故,有些典故需要了解。
虚实相生:又称虚实结合。说俗了就是在同一首诗里,既有对现实的,眼前的景物的描写,又有脑海中想象的东西的描写。
还有其他技巧,如比兴,比喻(超常用),白描等。
做这类题,先了解全诗的意思,再品味意象和诗眼,最后通过想象了解意象。当然这只是一般过程,具体的必须联系实际题目。如果实在是对诗的意思一知半解的,就把诗中的描写用你自己的话复述一次,有时候可以“偷”写分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