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杜牧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了怎样的审美倾向?
(原创)杜牧出生于晚唐时期,那时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十分复杂。藩镇专撗,宦官专权,朝廷中党争十分激烈,他们争权夺利。杜牧面视这种朝政,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制,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关心少数名族统治者对唐王朝的骚扰,主张收复吐蕃贵族占领地区。
他的古诗描写政治和社会题材为多,近体诗清丽、婉转自成风格,特别在抒情赏景方面的七绝,意境深远,无论咏史感时,绘景言情,语言凝练,形象清新,意味自然,其风调俊爽中骨格遒劲,是晚唐诗中娇娇者和独创者。其诗与李商隐齐名,当时便有小李杜之称。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绝唱。
说到他的审美观,下面举作者的几首绝句便可见一斑。
在他的绝句中怀古喻今《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通过运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帝王荒淫腐朽的生活。
《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写了濛濛春雨中的江南景色。春山、春花、莺儿,皆入诗情画意。但是,作者不是单纯写景,诗中流露出的是对古往今来的兴亡之叹。
《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从夜晚停船秦淮,想到南朝统治者的腐朽生活以及陈后主的灭亡,暗喻了晚唐皇帝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存亡的现状。
《赠别》中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蹲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首诗,借用蜡烛垂泪,以拟人化的手法形象而深刻地刻画出古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含蓄而细腻。
《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山里行走之时所见,但作者没有象其它诗人一样描写的萧条、凋零、凄清的秋天景色,而是欣赏枫林的一片红叶,给人一种生气勃勃的景象。
杜牧的审美观不但有借古喻今的现实,还有离情别绪的凄清。同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众不同。
故而作者的审美观倾向于对封建帝王的警示;倾向于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倾向于离愁别绪的深情;倾向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从而立足于现实。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