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谢灵运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022年03月22日 16:20:2327编辑

1、“雕琢”与“自然”杂糅并陈,这是谢诗的双体面。

雕琢:

(1)谢灵运山水诗的“雕琢”是对自然的一种细致的拟态,谢灵运又在拟态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的主观色彩,使山水景物呈现出源自现实的真实而又不同于现实真实的独特面貌。

(2)谢灵运山水诗中“雕琢”的功力,既体现在对细微景物的细致描摹上,又表现为对多种意向的结构组织中,而两者往往结合在一起,合力展现出山水的姿态各异而又变化万端。

自然(谢诗中体现的“自然”,有双重的含义):

(1)一方面,谢灵运山水诗真实地呈现了自然的风貌,这和诗人的“雕琢”之功密不可分。

(2)另一方面,谢灵运也有看似不事雕琢脱口而出的句子,真切自然,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

(3)从诗歌的发展来看,谢诗是“自然”的,这一方面反映在其描摹景物的用词,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其所描摹的景物也是现实的,这既不同于汉大赋夸张藻饰,也不同于玄言诗的概念化写景风格。而“雕琢”,大多集中在谢灵运对具体景物的细部刻画上。

2、精工富艳的风格。

谢灵运诗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意象密集,对偶句多,语言深奥典雅,从而在整体上形成富艳精工的风格。

谢灵运习惯运用移换形之法,将其所见收入诗中,对景物作全景式的铺陈,从而形成了他繁富的特点。

3、生动细腻的景物刻画。

谢灵运诗虽就整体而言颇有雕琢繁芜之感,但就描写刻画自然美而言,却常给人生动细腻之感。

其诗在写景上,主要表现为对声色的追求。

对于色的表现,如《入彭蠡湖》中“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作者没有涂抹万紫千红,只用绿野作底色,白云作点缀,抓住春天那充满阳光,洋溢着生命力的特点,构成了一幅素净柔和的图画。对于声的描绘,如《石门岩上宿》“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以动衬静,写夜晚深沉,鸟鸣声、落叶声格外清越。

这种对声色的描绘,反映出诗歌创作上的一种新的趋向,对后代诗人创作影响很大。就此而言,谢灵运可以说是诗歌创作新时代的开创者。

4、结构上的程式化特点。

谢灵运诗歌从整体结构而言,往往先作出游,次写见闻,末尾谈玄说理,拖着一个玄言的尾巴。

这种以叙事——写景——说理所形成的结构模式,使谢诗呈现出一种程式化的特点。至于形成这种程式化结构的原因,可以说与谢灵运山水审美意识上的局限有关。

谢灵运一生都不能忘怀于政治权势,当他政治失意进而游山玩水时,只是把山水作为一种感观上的刺激,以此掩饰他对权位的热衷。

5、注重抒情言志。

从整体上而言,在经历了玄言时代诗歌重“理”而“皆平典,似《道德论》”的过程。

谢灵运的山水诗遥接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以自身的创作实绩令诗歌重新回归了抒情言志的传统,在其绝大部分山水诗中,也体现了诗人抒情言志的风格。

其诗作中的情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作为理想的失意者,谢灵运在其诗作中倾诉了“与世不相遇”的悲愤之情。

②作为山水的游赏者,谢灵运在其诗作中流露了对自然的赏爱之情。

③作为行旅的孤独者,谢灵运在其诗作中抒发了寻求同道的思友之情。

④作为求道的思想者,谢灵运在其诗作中表达了悟道后的欣喜之情。

1、“雕琢”与“自然”杂糅并陈,这是谢诗的双体面。雕琢:(1)谢灵运山水诗的“雕琢”是对自然的一种细致的拟态,谢灵运又在拟态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的主观色彩,使山水景物呈现出源自现实的真实而又不同于现实真实的独特面貌。(2)谢灵运山水诗中“雕琢”的功力,既体现在对细微景物的细致描摹上,又表现为对多种意向的结构组织中,而两者往往结合在一起,合力展现出山水的姿态各异而又变化万端。自然(谢诗中体现的“自然”,有双重的含义):(1)一方面,谢灵运山水诗真实地呈现了自然的风貌,这和诗人的“雕琢”之功密不可分。(2)另一方面,谢灵运也有看似不事雕琢脱口而出的句子,真切自然,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3)从诗歌的发展来看,谢诗是“自然”的,这一方面反映在其描摹景物的用词,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其所描摹的景物也是现实的,这既不同于汉大赋夸张藻饰,也不同于玄言诗的概念化写景风格。而“雕琢”,大多集中在谢灵运对具体景物的细部刻画上。2、精工富艳的风格。谢灵运诗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意象密集,对偶句多,语言深奥典雅,从而在整体上形成富艳精工的风格。谢灵运习惯运用移换形之法,将其所见收入诗中,对景物作全景式的铺陈,从而形成了他繁富的特点。3、生动细腻的景物刻画。谢灵运诗虽就整体而言颇有雕琢繁芜之感,但就描写刻画自然美而言,却常给人生动细腻之感。其诗在写景上,主要表现为对声色的追求。对于色的表现,如《入彭蠡湖》中“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作者没有涂抹万紫千红,只用绿野作底色,白云作点缀,抓住春天那充满阳光,洋溢着生命力的特点,构成了一幅素净柔和的图画。对于声的描绘,如《石门岩上宿》“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以动衬静,写夜晚深沉,鸟鸣声、落叶声格外清越。这种对声色的描绘,反映出诗歌创作上的一种新的趋向,对后代诗人创作影响很大。就此而言,谢灵运可以说是诗歌创作新时代的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