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擅长写的是古体诗和绝句,特别是形式自由的古体诗,才能容纳李白天马行空般的丰富的想象力。他创作的诗歌,飘逸豪放,内容充实,其最得意的名作,比如“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长干行”,“侠客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都是读来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无穷的古体长诗。虽然李白的绝句创作的也很多,质量上乘,脍炙人口,但只有古体长诗,才是承载李白丰富思想和飘逸风格的最佳载体。
在李白传世的990首诗歌中,律诗只有80余首,所占的比例很少,也许是因为李白不喜欢律诗这种对格律要求很高,对创作的束缚很大的形式吧!
当然,李白很少写律诗,并不意味着他的律诗写的不好,相反,象“渡荆门送别”,“登金陵凤凰台”(模仿黄鹤楼之作),“送友人”都是为后人熟知的佳作。
形式和内容虽然都是诗文创作中的重要方面,但总体上来讲内容大于形式,绝对不能拘泥于形式而伤害了内容的表达。以李白的名篇“登金陵凤凰台”为例做说明。
登金陵凤凰台
[ 唐 ]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是对崔颢“黄鹤楼”的模仿之作。诗中描写在金陵凤凰台上凭栏远眺,江山恢宏,气象壮阔,然而其中又掩埋了多少消亡的王朝,让人不禁感叹万物永恒,功业飘渺,顿生惆怅。特别是最后一句“长安不见使人愁”,又暗示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伤无奈。短短五十六字,内涵丰富,意蕴深远,虽然失粘问题很严重,但是依然为后人广为吟诵。
最后要说明的是,李白的时代,格律还不成熟,律诗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李白的出律不是个别现象,前面提到的被誉为唐代七律第一的“黄鹤楼”,也有明显的失粘之处,但依然无损于作品的经典,因为好诗文的关键还是在于传神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