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诗

现代格律诗大全凡例

2021年06月02日 17:00:2011编辑

http://www.backbird.com/printpage.asp?BoardID=3&ID=150904 你去里面看看 有解析的一 “凡例”定义: 古人把说明著书思想、内容和体例的文字称做凡例。“凡例”一词出于唐杜预《春秋左传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弓之旧章。”凡例在我国传统著述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也名发凡、义例,是图书编撰工作的矩镬。所谓凡例即发凡起例之意,“发凡”即指阐明全书宗旨、大纲和概要;“起例”即指拟著书的思想 、原则、体例、格局、样式等,以说明编撰此书的旨趣,作为具体编撰工作的标准。凡例是说明著作内容和编纂体例的文字,可以起到帮助读者选择辞书、快速查找所需知识、排除阅读障碍等功用。 凡例随图书编写工作的发展也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先是隐含于正文之中,随后附在序言之内,继而随见于正文,卒至成为独立的辅文。 发展到现在,凡例的内容愈益明细。以其内容的不同,而进一步分化为:有纯为作者、编者而定的凡例,有纯为读者而定的凡例,有两者兼顾的凡例。前一种,不附于正文发表;后两种作为辅文,附录于书前或书后。 于是,凡例的性质,由编写工作的矩镬,进而发展为兼作读者阅读和利用本书的向导。前者用之于编写过程,后者用之于成书之后。 从“凡例”的作用论其规范化 邓卫华 一、辞书“凡例”的作用 第一,“凡例”能够帮助读者选择辞书。“凡例”不仅说明了辞书的类别和功能,而且说明了收录范围、数量、特征等,便于读者在同类辞书中进行选择。 第二,“凡例”可以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知识。一般来说不同辞书的知识组织方法往往有所不同,“凡例”作为辞书的知识组织纲要,详细地介绍了辞书中条目的编排原则、内容结构、义项排列方法、参照系统设置、辅助索引说明等,是读者最好的使用指南,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有效地找到所需知识。 第三,“凡例”有利于学者们进行词典编纂研究。在辞书编纂规范化进程中,许多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如语文词典中的词性标注、异体字处理,专科词典中的音译名采用方式等等,不同辞书对这些问题的处理都有各自的原则。 第四,“凡例”能够有效地排除读者的阅读阻碍。 “凡例”中通常会罗列辞书中用到的特殊用语和特殊符号及其含义,以供读者参考,从而排除阅读障碍。 二 “凡例”的内容 (一)从辞书“凡例”的定义来看,“凡例”的内容包括辞书体例和编纂原则。根据辞书的基本内容,任何辞书“凡例”都应当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条目收入的原则和范围。辞书收入了哪些条目,条目的来源是什么,条目收入的标准是什么,说明哪些收,哪些不收。 第二,正文条目编排规则。要说明本辞书中所有条目按照什么原则排列,例如音序、笔画、分类等,以及例外现象的处理方法。 第三,释文规则。例如立目、注音、释义、例证、插图等应分别指明具体的细则。 第四,相关条目的处理办法。对于条目之间相互关联的情况,如互见、参见的使用等要清楚说明。 第五,附录和索引。交待本辞书中是否有附录和索引,有哪些附录和索引等。 第六,辞书所用特殊文法和符号的说明。 以上是辞书“凡例”必须包含的共同内容,即辞书“凡例”的共性,但每本辞书“凡例”都会有相对的个性。 (二)内容。就抽象而言,修志凡例内容就是修志方案内容的具体化,就是在可操作层面上,具体回答“为什么修、修什么和怎么修”的问题。凡例内容可归纳为3类:一为通例,即贯通全书且对各分志编写均有约束力的部分;二为分例(或称专例),即对某些内容和某些分志具有约束力的部分;三为特例,即用以处理本志某些特殊问题的一些原则和方法。综合当代学者的意见,新志编修凡例当包括这些内容: 1·规定编纂思想; 2·规定编纂目的、目标和读者对象; 3·规定编纂原则; 4·规定志书体式; 5·规定时间断限和记叙范围; 6·规定体裁构成和层次结构; 7·规定记人规则; 8·规定行文要则; 9·说明资料来源; 10·规定对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原则和方法。诗:一.〈黄浦江口〉--郭沫若和平之乡呦!我的父母之邦!岸草那么青翠!流水这般嫩黄!我倚着船栏远望,平坦的大地如象海洋,除了一些清脆的柳波,全没有山崖阻障。小舟在波上簸飏,人们如在梦中一样。平和之邦呦!我的父母之邦![浅析]这首诗写于1920年4月3日。诗人的爱国情怀显而易见了,但是全诗没有一句直呼爱国的口号。以景喻情的修辞手法在这首诗当中运用得恰到好处!轻舟的起伏暗喻了归国游子的澎湃心潮!这首诗是一首比较典型的新体格律诗:最普通的每句二、四压韵,而且韵脚用韵很宽,与作者体内涌动着的回归情绪产生了共鸣!是一首声情并茂的好诗!二.〈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象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我想那隔河的牛女,顶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浅析]这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郭老的名篇。作于1921年10月24日。这首诗的特点在于作者富有跳跃的思维,新奇的想象,意境的优美!诗歌的开始和结尾都处理得相当精彩:开始的两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地上带到了闪着无数明星的夜空”。(钱光培语)结尾的两句似是随手拈来,却是余味无穷……也是一首每节四行,二、四压韵的格律诗。其韵律的特点是:每一节都换了韵,而且绝对感觉不到有任何的不畅,让人朗读起来仍然朗朗上口!三.〈纸船〉-- 寄母亲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浅析]这是一首催人泪下的抒情诗!是作者1923年8月27日在去美国的路上(太平洋上)写给母亲的。(母亲,又何尝不是渐去渐远的祖国呢!)这首诗的格律不同于一、二、四或者二、四压韵的诗歌之处就是:它是一、四压韵,就是我们所谓的“抱韵体”。这种诗体在新诗中是不多见的。四.〈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猗,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酿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浅析]“这首诗写于1925年4月,是一首语句整齐的格律诗,曾被称为“豆腐干诗”。它不仅每行字数一样,而且每行都是四个韵步,如:我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钱光培语)它的韵律上也是二、四韵,每段换韵。五.〈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娇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浅析]这是一首不可不读的好诗!这首诗有着典型的情景交融的文法,语境优美、修辞精妙!这首诗的格律也是二、四压韵,每段换韵。段落之间的换韵带给读者的是乐感的起伏,使读者与诗人的心情共搏,随着康河的柔波轻轻的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