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冬至是怎么来的?

2021年11月30日 18:58:244编辑

  

冬至又称“冬节”,时间在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依照我国传统的 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又分为十二节和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 气,而冬至就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因为它的日子并没有固定,所以和清明 一样,被称为“活节”。
  

在冬至这一天,对于位于北半球的我们,这时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 为冬至线)上,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 向北回归线转移,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正因为如此,冬至 便成为历法上重要的节气之一。
  更由于古人对于这种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有着 深刻的认识,所以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就要回升 了,“冬至”又称为“至节”,因为它是“阴极之至”是“阳气始至”,也是“日行南至”的 节日。又由于冬至过后,新年就在眼前了,所以又有“冬节大如年”的说法,意思是说 冬至的礼俗和年节相差无几。
  另外,冬至又有如“亚岁”、“如正(新正)”、“履长节”等 的称呼,民间则多称为“冬节”。又由于富人都过着丰厚的冬至,而穷人则只能贫苦 的过夜,于是又有“有者冬至夜,无者过一夜”“富人吃一夜,穷人冻一夜”的俗谚。

民间又以冬至日到来之先后,及当天天气的好坏,推测往后的天气。
  俗语说: “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兜(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 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俗语还说:“冬至黑,过 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 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另外还有“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

去买被”、“冬节乌,年夜苏(晴暖);冬节红,年夜耽(淋湿阴雨)”、“冬至出日头,过 年冻死牛”、“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冬至节令天,嫁接桃李奈”、“冬至稻无 刈,一夜脱一箩”、“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
  冬 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冬至地干燥,钟 响人咳嗽”等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做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 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有哪些?。在周朝,就有利用“冬至”日郊祀祭天的记载,又因 为周历的正月是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 采用夏历后,才把元旦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才有的。
  

汉代甚至在冬至前后,从皇帝到百官都停止办公,全部休假来庆贺这个日子。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 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 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过节虽然源于汉代,但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 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 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 行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 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 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 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古人 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冬至,皇帝到天 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