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塞诗中,我觉得最有气势的句子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词。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约715—770年),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人。唐天宝进士,曾任嘉州刺史,两次赴边塞,从军西域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验。盛唐时期边塞诗的代表作家,共写七十余首边塞诗,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唐天宝十三年(754年),作者二度出塞,此诗是他在轮台送同僚武判官归京时所作。
诗作前六句先写胡地大雪飞扬,一片银装素裹,以梨花喻飞雪,想象瑰丽,意境奇美;接着四句写角弓难控、铁衣难着的奇寒,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最后八句写中军饮宴送行、辕门送别的场景,虽然对友人回京的不舍和对家乡思念的惆怅,但他们始终充满戍守边关的自豪和百折不挠的斗志。全诗以苍劲有力的笔触,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寒冬奇景,抒发了戍边将士的爱国情感,特别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精典。该诗被后人誉为咏雪绝唱、军旅名篇。感言:这首诗雄健奔放、色彩瑰丽、想象奇特、气势磅礴,极具感染力。这正是,军人的报国心,在冰天雪地、风吹雨打中升腾;战友的手足情,在同甘共苦、生死相依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