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⑴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⑵。
临行密密缝⑶,意恐迟迟归⑷。
谁言寸草心⑸,报得三春晖⑹。
注释译文
听语音
词句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请问有什么诗词适合国学经典诵读,要求内容长一些,思想感情积极向上的
一、《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学了以后要不断地温习和实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商讨学问),不是很令人高兴吗?虽然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美;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之本舆?”
解:孔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欢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一个有道德的人,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基础打牢了,道就会产生。一个人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解: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德是很少的。”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改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解:子夏说:“一个人要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解: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外要敬爱自己的兄长。寡言少语,说话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德之。”
解:子贡说:“我老师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来取得人们信赖的。”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孔子说:“不断地温习旧知识,在此基础上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就可以当老师。”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解:(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到恰当为可贵!”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而已。
解:孔子说:“一个人有道德的君子,吃饭时不要求饱足,居住时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已,患不知人也。”
解:孔子说:“(一个人)不要愁别人不理解自己,愁的是该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二、《论语·为政》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解: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你就会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位置上,许多星星都来拱卫着你。”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解:孔子说:“用政法来教育人民,用刑法来对待人民,人民只能暂时免于罪过,却没有羞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他们,使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仅有羞耻之心,而且知道怎样是正确的行为。”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解:(孔子的弟子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个君子时),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能够算是一个君子了。”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解: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讲的是团结协调,而不是勾勾搭搭,而那种没有道德的小人,却是勾勾搭搭,不讲团结,不顾大局。”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孔子说:“只是读书,不去思考,也不能实用,那学习起来就会迷惘。如果只是苦思冥想,而不去读书充实自己,你就思不下去,疑而不定。”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孔子对弟子仲由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之;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解:孔子说:“你对待人民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也会恭敬起来,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也就会对你尽心竭力了。你提拔好人,教育能力不好的人,他们也就会互相劝勉。”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事也。”
解: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就不知对他怎么办了(对这个人就不可交往)。”
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解:孔子说:“遇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不敢出面,就是懦弱。”
三、《论语·里仁》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解:孔子说:“富裕与显贵,是人人所盼望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一个君子不会接受的。贫穷和下贱,是人人所厌恶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抛弃它,一个君子也不会干的。”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解: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一切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处理问题,就会招来很多人的怨恨。”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解: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言语要谨慎,工作要勤劳、敏捷。”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解: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太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作伴。”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解:曾子说:“我老师他老人家的道,只是忠和恕罢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解: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人主要讲的是大义,一个缺道的小人主要讲的是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孔子说:“看见贤人,应该想想怎样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应该自己反省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解:孔子说:“对父母的年龄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寿高而有所恐惧。”
四、《论语·先进》
子曰:“过犹不及。”
解: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贡的问题时)说:“(做事情)过了头和达不到都不好。”
五、《论语·乡党、子罕》
唯酒无量,不及乱。
解:(许多事情都有个标准、尺度),只有喝酒没有标准,没有尺度。(一个人酒量有大有小),但不要达到乱醉的程度。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解:孔子说:“聪明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经常乐观,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孔子说:“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丧失元帅,但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放弃自已的主张。”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解:孔子说:“严肃而又符合原则的话,能够不接受吗?改正错误才是可贵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子绝四:“毋意、毋心、毋固、毋我。”
孔子没有这四种毛病:不愿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已见,不唯我独是。
六、《论语·泰伯、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解:(孔子的弟子)曾子说:“一个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没有毅力,因为他肩负重任,路程遥远。”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要向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而改正自己。”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解: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不去要,不理睬)。”
子曰:“不愤不放,不悱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解:孔子说:“(教导弟子时)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急于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启发他。如果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必再教下去了。”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解:孔子说:“一个人的培养目标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处理人际关系依靠仁,还要游悠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厌倦。”
七、《论语·公冶长、雍也》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解:(孔子的弟子宰予犯了错误)孔子说:“以前我听到别人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别人说的话,不但要听,还要考察他的行为,才能相信。”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解:孔子在向弟子说起自己的志向时说:“我要使老人活得安逸,朋友们信我,年轻人怀念我。”
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解: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贡问仁时)说:“所谓仁,是说自己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事事行得通,也让别人事事行得通。”
八、《论语·颜渊》
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孔子在回答弟子仲弓问仁时说:“自己的不愿干的事(或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解:孔子(在回答弟子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时)说:“扪心自问,没有什么觉得惭愧的,又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解:(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四海之内的人,都是兄弟啊!”
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解;(子贡问食、兵、信三项哪项重要时)孔子说:“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如果人民对于当政者失去信心,这个国家便站不起来了。”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解:孔子(回答弟子子张问政时)说:“在位时不要疲倦怠惰,执行政令时要保持忠心。”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解: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那些道德水平低下的小人,则与此相反。”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止?”
解:(鲁国当权的李康子向孔子问政时)孔子答道:“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你自己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解:(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提高仁德。”
九、《论语·子路》
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解:孔子(回答弟子问政时)说:“(一个当政者应该)给下面的工作人员带头,不计较人家的小错误,提拔优秀人才。”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解:孔子(在与弟子子路议论卫国政事时)说:名义地位不当,说话就不顺理;说话不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成。
子曰:“其身正,不令两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解:孔子说:“一个当政者自身行为正当,即使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行为不正当,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你。”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解:孔子说:“不要贪图快,不要贪小利。不踏实干事,只图快捷,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办不成大事。”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解:(孔子的弟子子贡问怎样才可以称之为士时),孔子说:“言语一定信实,行为一定坚决。”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解:孔子说:“君子用正确意见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但要做得恰到好处,都不能随声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解:孔子说:“君子安祥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祥舒泰。”
十、《论语·宪问》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解:孔子回答(什么是完美无缺的人时)说:“看见利益首先想想该不该做,遇到危险便肯付出生命,经历长久穷困的日子都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说是个完美无缺的人。”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解:孔子说:“一个君子以那种说得多、做得少的事为耻。”
子曰:“修已以敬。修已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解:孔子说:“修养自己来严肃地对待工作。修养自己使上层人得到安乐。修养自己使下层百姓得到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