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诗

艾青写的现代诗和赏析

2021年10月13日 19:55:257编辑

盼 望

艾青(中国)1910年--1996年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 这是一位中国的诗人,这当然也是一位我们浙江的诗人,而且这还是一位以描写我们浙江一位乡下老大妈而开始崭露头角的著名诗人。在上个世纪整个三四十年代,他的创作呈现了当时中国诗歌水平的一个高度,至今已被公认的一位在七十年代末又焕发过一次诗歌的青春的,并已得到定评的诗人。因为篇幅原因,这里无法展开他完整的诗歌创作,这首八行的小诗在他一生的写作中也是一首不占重要地位的作品。但作为中国老一代诗人中的代表,这一首小诗依然有可以一说的地方。当然,具体的从欣赏的角度看,这首诗与他的生命经历也有着不可分隔的关系。
艾青,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20年。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一个诗人的创作生涯被硬生生耽搁了20年,所以一旦他摆脱了搁浅的境遇,无论是出发还是到达,都是一种人生终于又运动起来的显示,所以,无论是出发还是到达都令人兴奋、有所期待和憧憬。虽然诗人舒婷也曾写过“搁浅也是一种生活”,并以此来劝解朋友的愤怒与憋闷,但人生有限,二十年的搁浅毕竟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而安闲地接受下来的,由艾青再放大到整个社会,那个特殊的年代,那个全社会处于“搁浅”的年代,多少人的青春才华由于搁浅而消散,这种人生被浪费、搁浅而无可挽回的悲痛,除了悲哀与认命,更多的则集聚成了对“出发”或是早日“到达”的强烈期盼与呼喊。所以艾青的这首写于1979年的小诗放在现在看,只是一首简单的生活哲理小诗,但在七十年
代末,那个全社会处于刚刚摆脱了“搁浅”的特殊时期,就这一首小诗,引来多少人的共鸣和多少难以抑制的生命的唏嘘啊。
由此,我又想到另一位诗人蔡其矫的一首小诗“屠夫”,现在看来,这首诗所提供的含义由于年代的消逝而变的遥远,由于遥远甚至都有些不可理解,但走过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人们,相信都能由这一首小诗中体会到各自不同的辛酸与感慨。试想,当今时代,谁会为了多吃一块猪肉而引起对屠夫的羡慕呢?(附诗在下)

(附) 屠 夫

蔡其矫

当人猛减
而猪陡增
你满脸红光
下巴叠成三叠
想捞些油水的
都向你罗拜
即使是混毛的
浅膘的
提着一块走在街上
也引来无数羡慕;
就在这 缺乏上面
私心上面
短视上面
建造你
渺小狂妄的权威

1973年

再附一首聂鲁达最早的情诗《晚霞》中的一节,很难说这两首诗歌之间没有一点关系。

附2:《晚霞》

聂鲁达

(我喜欢海员们的爱情

亲吻然后便远行



留下一个诺言。

却一去不返。



每个港口都有一个女人在等:

海员们吻她,然后便起程。



一天晚上,与死神躺在一处

大海是他们的床铺。)



3:瞬息间便是夜晚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意大利)1901年--1968年


每个人都孤独地站在大地的心脏
被罩在一束阳光下
瞬息间便是夜晚


* 阿根廷著名作家博而赫斯在一篇关于《神曲》的演说稿中说道:“一个作品有多种读法是中世纪文学的一个特点。”其实,诗歌作为一门特殊类型的创作,它的欣赏就更是如此,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诗在不同时代,不同的读者心中会引起各自完全不同的感受和收获。中国古代对诗歌的欣赏就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或者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说法,都是对如何欣赏诗歌这门特殊的文学创作的一种解说。
上面夸西莫多的这首《瞬息间便是夜晚》,整首诗只有三行,如果按一目十行的读法,那一目下去就有了三遍以上,但是三遍以后,或者你扫上个十目,读了三十遍以后,相信你的感受就不会非常简单。(诗歌有多种读法也恰是与散文划清了界限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不妨以多种心态展开对这首诗歌的阅读。
1: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孤独地站在大地的心脏(上),被罩在一束阳光下。注意,这里的孤独要读成中性的,可以解释为独立、自立和甚至有点自强自圣的意思,而括号中的语言是读诗时加进去以增强这种含义用的。这样就变成了: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自强地站在大地的心脏(上),而且还:被罩在一束阳光下。但真是如此吗?等着吧,接下来:瞬息间便是夜晚!一切都会玩完。一种嘲讽的意味油然而生。
2:看哪,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而那么多的人却:都孤独地站在大地的心脏,(还都)被罩在一束阳光下,(这里的阳光是酷烈的,是一种生活是如此漫长而难熬的形象)。不仅如此,而且还更加痛苦和绝望,因为:瞬息间便是夜晚。这里的夜晚便是无边的黑暗和冰凉。真是又冷又热又绝望。一种悲悯自然显现。
3:自己对自己说,看这个世界,有多少人,每个人都孤独(骄傲)地站在大地的心脏,而且还都很有前途的被罩在一束阳光下,(这里的孤独是褒义的,现在有种说法叫孤独是伟人的营养,一个没有孤独感的人是不可思议的)。但又怎么样呢?最后还是:瞬息间便是夜晚。由人及己,自然会产生一种人生无常的自怜和叹息。
4:当然,你还可以滑稽的把这首诗读成一种上帝的声音或者一位善于狡辩的演说家的论词,它便可以这样读: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孤独地站在大地的心脏,被罩在一束难受的阳光下,但怎么样?不要怕它!正如英国诗人雪莱说的:冬天既然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么,接下去它就变成这样:(虽然)瞬息间便是夜晚,但是,既然夜晚来了,那么,白天还会远吗?!激情的说教与不及现实的矛盾突出了一种荒唐的意味。
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诗歌的阅读更是如此,全凭读者的心境和修养,以上的解读方式只是文字上的一种努力,为了说明诗歌具有多种可能性。最好的方式当然是用心去领悟,好诗永远在读者自己的心中。








4:雨下着

维森特.阿莱桑德雷(西班牙)1898年--1984年


黄昏,雨下着,我想象中的你也下着雨,这日子
记忆之门启开着。你走了进来
我听不到。记忆仅给我你的影象
那儿仅仅你的吻或是雨落着
你的声音下着雨,你哀伤的吻下着雨,
深深的吻
泡在雨水里,嘴唇湿润着
记忆。你的吻
在柔和的灰空哭泣。
雨从你的爱中下着,湿润我的记忆,
雨继续下着。吻
自远而下。灰色的雨
继续下着。


* 法国超现实主义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布勒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神奇永远是美的”。阿莱桑德雷的这首爱情小诗在诗歌语言的呈现中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首先,在下着雨的黄昏中,我想象中的“你也下着雨”,“你”怎么会“下着雨”?我们的语文老师若看到这一句,可能马上就要批上一句:病句!他可能还会将它改为:你也在雨中走着等等。这样语法可能对了,但诗意却被破坏了。象接下来的第五句到第八句:“你的声音下着雨/你哀伤的吻下着雨/深深的吻/泡在雨水里/嘴唇湿润着/记忆。你的吻/在柔和的灰空哭泣/雨从你的爱中下着...”这一系列冒犯规范语法的诗句似乎更加值得批判:声音怎么会下雨?哀伤的吻又怎么下雨?吻/泡在雨水里?怎么泡?不仅如此,这个吻而且还在柔和的灰空哭泣,吻还会哭泣?边吻边哭泣?高难度的吻?另外,雨从你的爱中下着...雨怎么从你的爱中下来?等等,这一系列的诗句实在是不能从规范的语法中去领悟的,否则,病句连篇的评语是自然要得到的。那么,一个获诺贝尔奖的诗人的价值也就会在这样的批语中被抹杀了。
其实,现代诗歌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充满了“恢复语言的本来意义”以及“使用烂的语言重新焕发新的光彩”的责任和意义。这一点无论中外,已经有大量的文章加以论述。就中国古诗而言,这种创作手法也早已用熟,钱钟书先生的一篇《通感》也已讲的非常透彻。
阿莱桑德雷的《雨下着》便是这样一首在语言的灵感上不断展现神奇的作品。它就象一个奇峰紧接着另一个奇峰,神奇开掘着神奇,从一扇门推开你永远不知道将会再见到另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但是,它总能带来使你意料之外又惊喜于内心的效果。这就是诗歌发展的结晶和收获之一。它也是诗歌“重新发现词语”的成就和效果,这也是一个现代诗人,一代现代诗人和无数代接下来的诗人们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它有它自己的规律,无论你在中国,还是埃及,无论你是印度还是美国,正如这位西班牙杰出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所展示的,现代诗歌的创作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竞赛,它自有它自成的标准与要求,每个诗人的才华和生命在这样的创作中都会明显地划出优劣与价值。这是一杆标尺,而阿莱桑德雷已走到了一个令人赞许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