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诗

[经典]十二个月花的诗句!流传于世间…

2021年10月13日 12:39:194编辑

  正月梅花凌寒开,二月杏花满枝栽,三月桃花映绿水,四月蔷薇满蓠白,五月榴花红似火,六月荷花满塘踩,
   七月风仙展奇葩,八月桂花遍地开,九月菊花竞怒放,十月芙蓉千般态,冬月水仙凌波绽,腊月蜡梅迎春来。

"追梦"为主题的现代诗歌

大家都知道的有什么不好呢?写诗歌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觉得好,这样的诗歌才会受欢迎。譬如台湾作家三毛写的《追梦人》,就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不然罗大佑也不会用它作歌词,这首歌也不会流传这么广

古诗70首中竹石后面一首诗

67《竹石》 
  郑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68《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历史上有这么个奇葩的国家,全国的女性都十分开放吗?

中国向来讲究社会道德,尤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女性,封建礼教给予她们更多的道德守则,像枷锁一般禁锢着他们。中国历代法律对已婚女子的行为约束非常严厉,一旦有私通行为出现,随时都有被处以极刑的可能。然而历史中,世界上曾存在这样一个国家,全国的每一位女性都必须要做妓女。大多数人可能以为这肯定是历史的某段黑暗时期,某个没有道德的统治者统治的小国,然而历史却恰恰相反,这个国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

关于古巴比伦全国女性都要做娼妓的记载,来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历史》。据记载,当时的巴比伦人有规定,该国成年妇女的一生必须有一次,到阿芙罗狄忒(罗马名为维纳斯,即爱神)神庙——当时被视为圣域的地方提供一次类似于妓女的服务。圣域中总有来来往往的妇女,她们被绳子隔出一条条通道,而不相识的男性则顺着这些通道去挑选心意的女人。一旦看中了谁,就向该妇女面前扔钱,并且默念“我以米莉塔女神的名义祝福你”。扔的钱多或是钱少没关系,因为被选中的妇女没有权利拒绝选她的男性,否则就违反了神庙的规定。事情完成后,女性就算完成了女神赋予的任务。显而易见的是,年轻貌美的女性总是很快就能回家,这些女性不但不会被男性嫌弃,反而会因此得到尊敬,谋求完美的婚姻;而那些相貌丑陋的妇女就悲剧了,有的妇女甚至要在神庙里等上好几年。

对于这种历史现象,历史学家们将其称为“圣娼”。20世纪英国卓越的思想家罗素曾在1988年出版的著作《婚姻革命》中对这段历史做过如下分析:“这是古代极为盛行的另一种制度。在许多地方,普通有身份的女人,常到寺院去与祭祀或与偶然相遇的陌生人。另一方面,寺院的女祭司本身就是圣娼。这种风俗也许是出于通过上帝的恩赐去得到女人的生育,或用巫术去得到庄稼的丰收的目的。”

实际上,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那段历史中,类似于圣娼的现象并非古巴比伦一家,在古印度的历史典籍中也有相关记载。比如,王子新婚后,三天之内不能与新娘接触,而王妃必须与当时地位很高的僧侣共寝;平民的新娘初夜必须交给神主、奴隶主等,这种现象在上古时期的文明古国中屡见不鲜。那时的人们出于尚未完全开化的蒙昧阶段,单纯的对神的崇拜,使他们的确只把这种圣娼行为当做任务。希罗多德没有在《历史》中说明圣域里的那些男性是否一生只去一次那里,但可以预料的是,假如没有限制,他们肯定会多次光顾。而掌握神权的人正是用神的威慑力逼迫女性自觉地去神庙中卖淫,也用欲望吸引着男性前来。实际上,二者都成为了宗教的工具,神棍们以此来创造更多收益,中饱私囊。

由于圣娼制度的普遍存在,许多典籍都把古代巴比伦描述成整一个巨大的“淫窟”。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以至于古巴比伦后期的社会完全丧失活力,轻易地就被消灭。讽刺的是,古巴比伦的法律规定婚后是一夫一妻制,在婚后还要表现对丈夫忠贞,如女性触犯罪,轻则被罚裸泳,重则被罚淹死。而法律却规定男性可以合法地与妻子的姐妹等发生关系,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现在看来,古巴比伦奇葩的社会风气简直是不堪入目,奇怪的是,即便这种历史事件相当丑恶,但当代学者们竟然还有人对此推崇备至,认为古巴比伦的圣娼现象,把人类的性行为“提高到了几乎神圣的地步”。类似于圣娼的行为在神权宗教化后才渐渐消失,后来的几个主流宗教都用规定约束着男女的行为。由此想想同为文明古国的中国,正是因为中国传统道德与法律对社会风气的约束,才让中华文明一直以一种健康的姿态发展壮大着,从而使民族避免衰颓,让国家免于被历史淘汰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