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送梓州李使君求具体赏析?

2025年02月20日 01:32:551

王维这首《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非常特别的送行诗,切入点别开生面,构思非常独特。诗中没有写送别时的场景,离别之情也没有丝毫显露。诗中前四句的景色描写,不是送行时的眼前之景,而是李使君将去的蜀地的风景,全都是出于想象。

  首联“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两句,王维以夸张的表现手法描绘了蜀地壮丽的山水景物。让我们了解了蜀地有层峦叠嶂的群山、险峻深邃的岩壑,有高耸入云的林木,以及响彻千山万壑的杜鹃啼鸣声。而这些景色就仿佛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它所流露出的是王维对蜀地景色的向往,是王维对李使君即将前往赴任的欣羡。

  颔联“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两句,诗人从细处着墨,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绝妙的奇景: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一般,充分表现出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在这两句里,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若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

  这前四句挺拔流动,自然奇妙,画面、意境、气势、结构、语言俱佳。后人评价甚高,如纪晓岚说:“起四句高调摩云”,而清王士禛在《古夫于亭杂录》则说:“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这前四句也印证了苏东坡对王维诗的称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及这前四句,诗人笔下的景象早已在我们脑海中渲染成画,美不胜收!

  这首诗的后四句,则陡然转变,不再描写风景,而是细数蜀民的风气,并提到汉朝时贤明的蜀郡太守文翁曾在蜀地兴办学校,施行教化,使得蜀民开化,并沿袭至今。这四句是对李使君的勉励,勉励他向先贤看齐,在先贤遗留功绩的基础上,恪尽职守,能有所作为。做出一番惠民的大功绩,像汉景帝时的文翁那样,使蜀民世代受益。

  颈联“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两句诗人描述梓州的风土人情。梓州多山,当然也多树,所以那边的女子多用橦木花织成布匹交纳给官府,而多山也导致耕地比较少,所以那边的人时常因为芋田而发生诉讼,为什么是芋田呢?因为梓州主要产的就是芋。而这些都是李使君到了梓州以后需要管辖处理的事情。

  尾联“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两句写诗人勉励李使君要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纵观王维的这首《送梓州李使君》,写得与众不同,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在这里,诗人先是描写了当时周围的环境,然后又描写到了友人所要去的一个地方,最后进一步地告诉朋友,到了那个地方,应该如何去做,怎么做,才能够对得起古代的先贤。这首诗虽然说是写送别,但满是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应当说王维的这首诗,还充满了教育意义,很是值得我们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