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一书,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经,二是传。周易是六经之首,《诗》、《书》、《礼》、《乐》、《易》、《春秋》。周易经和传的说法有三,即伏羲画八卦,周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传、历经三圣而成周易古经。因此人们对周易经传关系的传统理解是经传不分,主张以传解经。
经的部分共分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两卦各分七爻(乾卦用九,坤卦用六,其本体不是爻,其作用等于爻,为方便计作它们为爻。),共三百八十六爻。每卦先列卦形,次列卦名,再列卦辞。每爻先列爻题,次列爻辞。爻题都是由两个字组成,一个字表示爻的次序,自下而上,由第一爻起用初、二、三、四、五、上字表示。一个字表示爻的性质,阳爻用‘九’字,阴爻用‘六’字。卦辞和卦爻共四百五十条,四千九百多个字。
传的部分共分七种,就是彖、象、文言、系辞、说卦、杂卦。彖、象系辞共分上下两篇,因此易传共十篇,又叫十异。据考证,这七种都作于东周时代,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司马迁班固等人说孔子所作是没有根据的。近代还有人说,有汉人的作品,也没有可靠的根据。按照郭沫若的说法,易传成于秦,易学的兴盛时期也始于秦、因为秦朝的文化受到压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医药、卜筮和种树诸书都在禁令之外,先秦的儒家学派,由于受到政治上的高压,没有用武之地,只好向这些禁令以外的书籍去韬晦。所以《易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出来的。
经,过去叫周易古经。所谓经就是道,就是理,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阐明天理人道的书,称作经。经是最神圣的典籍,也是最有权威的著作。它是一切真理的源泉。因此孔子才删《诗》、《书》,订《礼》、《乐》,作《春秋》,然后又传述易。儒家将易尊为群经之首。而且春秋战国的儒、道、墨等诸子百家以及唐宋以后儒、佛、道各家的学术思想也无不渊源于《易传》的天人之学。要想了解中国的古文化,不能不从《易经》着手。易经在我国文化史学上的崇高地位,是无可否认的。
从古至今,人们对易经的形成众说不一,相传有三种不同系统的易学,一曰《连山》,又叫伏羲易,是夏代的易学。以艮为首,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二曰《归藏》,也叫神农易,是殷代的易学,以坤卦为首,象征“万物莫不归藏其中”。三叫《周易》,以乾坤两卦为首,象征“天地之间,天人之际。”《连山》和《归藏》均已失传,今天的易经就是周易。
周易的形成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一先有卦形而无文字,这是远古的伏羲时代;二有卦形兼有文字,这是中古的神农时代;三既有卦形又有卦爻辞,这是近古的周朝即周文王时代。总之,周易自周朝形成以后,经过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随着历史朝代的转换和变更,周易也在不断深入地向前发展着。周易的发展历史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一是先秦时期。这是易学的滥觞阶段,主要反映孔子易学思想的易传为后来的易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两汉时期即象学易阶段。主要是以孟喜、京房卦气学说为中心的象数学是这一时期易学的主流。三是晋唐时期即玄学易阶段。当时的王弼《周易注》以传解经尽黜象数以儒道结合的玄学思想说《易》蔚然成风。四是宋明时期即理学易阶段。主要是以易学同理学相结合,在宋朝时期涌现出了象程颐、程颢、朱熹、邵康节诸多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或重义理,或倡图书,但都是以易谈理,此风一直延续到清初。五满清时期即朴学易阶段。这一时期,主要以惠栋、张惠言为代表的朴学家着力于汉易的整理和考证。并侧重于易学文献的研究。六是现代。其易学从疑古进而发展到科学易、考古易、新义理易。其研究的范围和方法也愈来愈宽,愈来愈新,可以说不仅在中国形成了周易热,在全世界内也形成了周易热。并且涌现出了象高亨、刘大钧、金景芳、唐明邦、邵伟华,还有美国的应鼎承,英国的成中英,港台的黎凯旋、钟义明等易学界的代表人物。为中国的易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少的贡献。
中国的易经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不仅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很大,对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都有很深的影响,正如国学大师-李-冠-论说:“周易是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周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周易的发展,都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2021年09月28日 12:52:454编辑
上一篇: 长短句又称什么?
下一篇: 叶赛宁的现代诗最短的要有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