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主张诗歌是?
魏源的文学思想是由其今文经学和社会改良的思想而生发的.具体到其诗歌创作中,则可说特色有二:一为重功利,重教化的反映时事之作;一为以"复古"为创新而风格奇崛险怪的刻画山水之作.魏源的诗歌正是以其雄浑遒劲,气势奋发,富孕时代感而风流于一代诗坛.
魏源的师傅?
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魏源生于湖南邵阳县金潭(今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镇)。魏源七岁从塾师刘之纲、魏辅邦读经学史,常苦读至深夜。九岁赴县城应童子试,考官指着画有“太极图”的茶杯提出“杯中含太极”嘱对。
魏源摸着怀中二麦饼对曰:“腹内孕乾坤。”
魏源的史书?
魏源是清代的经学家、史学家、诗人和思想卓绝、锐志进取的改革家。他的著作很多,有《古微堂内外集》、《古微堂诗集》、《诗古微》、《书古微》、《元史新编》、《圣武记》和《海国图志》等,其中尤以后二书最著名,影响也最深远。本书详细介绍了魏源的传奇一生。
内容简介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他是清代的经学家、史学家、诗人和思想卓绝、锐志进取的改革家。他的著作很多,有《古微堂内外集》、《古微堂诗集》、《诗古微》、《书古微》、《元史新编》、《圣武记》和《海国图志》等,其中尤以后二书最著名,影响也最深远。
魏源早年在家乡读书,后至京师进修,刻苦攻读,潜心著述。道光二十五年(1845),他考中进士,开始从幕僚出任州县官,历任江苏东台、兴化知县、高邮州知州等职,所至政绩卓著。但他终因同情太平军,“迟误”军报,而为清政府免官
魏源作品?
魏源学识渊博,著作很多,主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海国图志》是其中有较大影响的一部,也是他作为地理学家的代表作。该书有50卷本、60卷本和百卷本三种。他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为基础,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编成50卷本,道光二十七年(1847)扩充为60卷本,次年徐继畲的《瀛环志略》问世。
魏源吸取该书和其他资料,于咸丰二年(1852)增补为100卷本。《海国图志》内容丰富,记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军事和科学技术,乃至宗教、文化等情况,并附有世界地图、各大洲地图和分国地图等。此书主旨在唤起国人,学习外国的长技,兴利除弊,增强国力,抵抗外来侵略。它与成书时间相近的《瀛环志略》是中国学者编写的最早的两部世界地理著作。
其它著述还有:《古微堂诗文集》、《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古本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春秋繁露注》、《老子本义》、《墨子注》、《孙子集注》等若干卷。20世纪80年代末其诗文被辑为《魏源集》。
关于魏源的作文?
魏源是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改革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人们常常称赞他博古通今、造诣精深。人们所不知道的,是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英才。
魏源15岁在县试中,认识了小他一岁的竞争对手石昌化。主考官发现这两人年龄虽小,文章都属上佳。因为难分伯仲,便将他俩同时“拔置前茅,赞为双璧”。第二年,魏源和石昌化又同时参加了“府试”,分别获得冠军、亚军。
魏源能成功,绝对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甚至因为在书房里待得太久,连自己家的仆人都认不出来了。
魏源不努力,绝对成不了魏源,石昌化过于努力,却只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无名小卒。
魏源关于团结的名言?
一、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出自清·魏源《默觚·治篇八》。
一个人托举重物,难以挺起;众人一起赶路,比较容易走得快。意谓互助、互动才易于做成事情,强调的是团结的力量。
魏源是康熙的老师?
魏源不是康熙的老师,他是清乾隆年间的人。
魏源对拿破仑的评价?
魏源以按 语的形式对法国历史发展进行了评论,认为拿破仑“争先处 强,不居人下;偶有凌辱,必思抱负”,“其用兵也,仗义执 言,不似诸国之专于牟利”。
秋日偶题 魏源?
魏源
《秋日偶题》
传舍官如住寺僧,半年暂住此荒城。湖边无处看山色,但爱千家带雨耕。
魏源(1794~1857) 名远达,字默深。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生于湖南邵阳,咸丰七年三月一日(1857年3月26日)殁于杭州。湖南邵阳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全家迁居江苏扬州新城。道光进士,官至知州。学识渊博,著述很多,主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
出峡词魏源?
清 魏源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出峡词》
千曲吝寸直,
万刚逃一柔。
每逢呀闔际,
惟恐两崖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