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的唱和,也称为酬唱或唱酬。是诗人之间相互酬和应答之作,是从歌曲的唱和借鉴发展而来 最早起于东晋时期,那时候,唱和的诗歌作品开始出现,到南北朝得到进一步发展,君臣就一个事情唱和作诗的情况很多。唱和诗歌到唐宋时期发展到鼎盛,产生大量唱和作品。唐宋以后,唱和之风不衰,仍有一定成就,甚至于现在还有。 这些唱和诗歌,题材相同,体裁相同,所抒发的思想情感相近,然又会各有侧重。可以是同时而作,看到别人的作品后再作。根据形式可分联句(一首诗由两人或多人共同创作,每人一句或数句,联结成一篇)、酬和(诗词应答)、赓和(续用他人原韵或题意唱和)、追和(根据前人所写诗或词的原韵或诗意而作)。 这些唱和诗歌音韵也逐步变得灵活起来,从最初的照用或者变次序使用原诗韵字(专业名词为用韵或次序)到同韵不同字(同韵或依韵),再到变韵(不受原诗音韵限制)。唱和诗歌名篇唐宋居多,如《戏赠杜甫》 《赠李白》《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舟中读元九诗》《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等,现代诗人也有杰作,毛主席与郭沫若的唱和就为人称道,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