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中过流沟寺译文?
乱后过流沟寺白居易九月徐州新战后,悲风杀气满山河。唯有流沟山下寺,门前依旧白云多。书虫个人见解:白居易诗是相对通俗易懂,但内涵深,直译就淡如水了,所以这里主要写写自已对这首诗的感受。
起:“九月”既是时间又暗含秋,想到秋的意境,便秋之萧瑟。
“新战”中“新”说明曾经也发生过,现在又发生了,“新战”说明作者对时局的不满,而又不能有所作为,故有愧意暗含其中。
而“战”总意味着“流血”“骨枯”“百姓生离”,面此情境,作者悲之意就很明显了。
承:“悲”“风”“杀气”“满山河”,悲什么?
悲百姓受战乱之苦,悲已之无所作为,悲庙堂之动荡。
风,西风,秋风,此风一过,微寒,寒人更寒心。
杀气,满地血流,杀气犹在,杀气入眼,作者心怒更多的是悲愤。“满山河”杀气满山河,怒气满山河,悲气更是满山河,又能怎样呢?惟悲矣!转:“唯”“寺”,唯,唯一,只有这个地方,“寺”既是流沟寺,同时又是佛法慈悲之地。能度人,能度魂,能安人,能安魂。
合:“依旧”面对战乱百般,所有的美好都在此战中消去,百姓蒙受之苦,作者愧且悲,“白云”这平静与战乱的对比,更显无奈,同时可能也是作者的一种对未来时局一种美好希望吧。
乱山环合水侵门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宋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译文:
乱山环绕我的住所,江水侵袭我的屋门,长久以来我居住在淮南尽头荒远的小村。
置下五亩薄田终老此地的计划逐渐形成,朝廷新政扫除我昔日窠巢不留一点旧痕。
沙鸥岂止见惯我的身影,它早和我相熟,经常来到江边垂钓,坐的石台也是半温。
很久以前我就与东风作好了今天的约定,当美丽的梅花再度开放,我将重返朝廷。
李群玉的《湖寺清明夜遣怀》的诗歌鉴赏?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
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
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这首诗作者作于清明节之夜,清明是祭祖的日子,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诗人在这样一个春色渐明但凄风仍在的夜晚,在他乡的古寺里,怀念自己的家人,感叹世事变幻,人生无常,慨叹人生就如浮萍和飞蓬,不能够自己主宰命运,只能由命运推动者漂流到四面八法。
首联“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诗人用了反衬的手法,柳暗花香,应该是春天非常美好的景色,但在这样一个日子里,诗人形单影只,独身一人栖居在荒野的古寺里,再美好的景色和花香,这能增添心中的忧愁。
颔联:“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写周边的环境,天空愁云翻滚,连仅有的一丝月色也将遮盖,反映了诗人内心对渺茫前途的担忧和无奈,在这即将落雨的夜晚,一只沙鸟惊起,嚎叫着飞向远处,更加增添了诗人心中凄凉的心境。
颈联:“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抒情,交代了诗人自己在春景中独自神伤的原因,自己未来追求功名,将兄弟姊妹全部留在家里忍受饥饿和寒冷,每每到了清明这样团员的时刻,就更加思念他们,担心他们的生活。
尾联:“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清明节虽然诗人独自一人度过,但也是有点饭菜和掬水,年年都是这样,一个接一个的节日,年华逐渐老去,诗人不由联系到自己的前途和生命的历程,慨叹人身就像浮萍和飞蓬一样,聚散无常,根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由命运的大手推着,随波逐流,永无安宁。反映了诗人心中寂寥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