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唐李绅其一其二?
答:悯农
[ 唐 ]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 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义务教育教科书。
悯农二首其一李绅古诗?
悯农二首·其一
李绅 〔唐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悯农二首·其二》李绅 〔唐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其四唐李绅?
唐代诗人李绅写的《悯农》有两首,没有其四。,另《闵农 其四》出自清代诗人周馥。
原诗如下:
1、《悯农》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释义: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2、《悯农》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释义: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⒊闵农 其四
周馥〔清代〕
三月招得采茶娘,四月招得焙茶工。千箱捆载百舸送,红到汉口绿吴中。
年年贩茶苦价贱,茶户艰难无人见。雪中芟草雨中摘,千团不值一疋绢。
钱小秤大价半赊,口唤卖茶泪先咽。官家榷茶岁算缗,贾胡垄断术尤神。
佣奴贩妇百苦辛,犹得食力饱其身,就中最苦种茶人。
悯农古诗其三李绅?
李绅《悯农》其三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七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 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路经亳州,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就是著名的《锄禾》诗了)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李绅的三首悯农诗,千百年来人们只见到前两首。第3首《悯农诗》被传到皇宫,直到近代,人们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诗卷中发现。
悯农其一古诗?
《悯农》其一
李绅
chú hé rì dāng wǔ ,
锄 禾 日 当 午,
hàn dī hé xià tǔ 。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
谁 知 盘 中 餐 ,
lì lì jiē xīn kǔ 。
粒 粒 皆 辛 苦 。
悯农古诗其一二?
悯农二首·其一
李绅 〔唐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悯农二首·其二
李绅 〔唐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悯农的古诗怎么写李绅?
悯农二首
李绅 〔唐代〕
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其一古诗讲解?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全诗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第一句“锄禾日当午”:夏天的中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禾苗锄草松土。概括的写出农民从事的活动、时间和天气情况。日当午,是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着,是一天最热的时候。
第二句“汗滴禾下土”的意思是:由于天气炎热,劳动紧张,农民累得满头大汗,汗水一滴滴落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说: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寓意劝诫世上的人们,应该珍借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
悯农其一李白古诗?
悯农二首·其一
李绅 〔唐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赏析
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悯农其一的古诗?
悯农·其一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扩展资料:
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唐朝大臣,曾参与牛李党争。亦为诗人,文学上,参与新乐府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