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如何学习作诗词

2021年08月24日 16:21:596编辑

掌握五言七言格律,最好熟背之。阅读可以辅助,但不能代替格律学习。学会了格律知识后,再去读古诗词,要多读多看多观察以此来提高古文素养。

学习作诗词,广泛阅读古诗词是不可缺少的。不仅是多看诗,也要揣摩古人作诗词的思维,学习其君子之气。格律学习同样不能取代阅读,只有当有了阅读的基础,才能知道如何下笔。没有广泛阅读的功夫,只是凭借着所谓“气势”、“深情”去写作,也很难创作出好的作品。

在诗词创作时第一步首先要做到语言通顺,意思明白,然后进于格律。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利于养成气格。凡诗词以气格为主,如其语言精细而气格卑弱,毋宁语言粗陋而气格高峻。当然,文学首先是语言的艺术,气格不能离开语言而独存,而是要借助语言以彰显,但好的诗词却必须具备高的气格,否则就不入品流。

扩展资料:

诗词在传统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魅力和功能,旧体诗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格律是旧体诗的基础知识,如果写出来的押韵的诗如果不符合格律,被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押韵比较宽,知道邻韵通押和换韵的基本要求就能写出古体诗。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的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学习诗词的表现手法,多读一些名家名作,细心观察,感悟生活。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的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我们在创作中应该掌握和运用的营造意境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所谓“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所谓“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

交待事实,直抒胸臆,以赋为佳。变抽象为具体、形象,以比兴为上。赋多陷于平板,比兴多流于晦涩,所以在诗词创作中多为结合起来用。

扩展资料:

写作技巧:

诗歌是以意境取胜的,能否创造优美的意境是诗歌成败的关键,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与否,作用至关重要。既要形象生动,更要生动传神。

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