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古诗词的作法

2021年08月24日 01:48:1910编辑

  古诗分为古风与律诗(后者又称为新体诗),先说古风,古风多以五言,四言/三言/七言不多.从形式上看来古风比律诗宽松.好像也好作一些,这里主要谈律诗.  律诗有自己的形制.从字数上又分为五言七言.从句数上看又分成绝与律,另外还有一种排律.至于句式粘对平仄拗救等规制这里不表,有兴趣者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学到.这里仅从宏观上来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我自亦无他高论.作诗文必是以意为先的, 这大抵是老生常谈.我想说的是应该以什么样的意来作诗.譬如咏梅吧,这可说是被前人作烂了的题目,各种意大致都出过了的,但出完了吗?肯定的讲:没有!!意境没有完全相同的,因为没有相同的人,相同的时间.所以就算意境仿佛也不是殊无二致.而我辈临题之要便在于定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旨.掘其与前人殊异者.这个世界最大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差别.作诗我以为是一样的.殊异未同于奇警,奇警可自前人诗文中翻出;殊异则不然,譬之则殊异为井水与河水,奇警则是水与酒.其勉之.  至于典.诗自由人作,人自有性格.故前人诗自有风格.我以朴拙为上.我也不反对用典,然而西风东渐,不免国人于传统典故生疏.今读汉语者多白话少古文,多枝末少根本.故倘用典宜以他人能知识为要.至若自娱则无所谓矣.诗与人必欲人知,读而未解反受晦涩之嫌.做高深状徒与人笑柄.岂人作诗,直诗弄人.我们读古人诗其实有一多半功夫在诗的背景上.不知背景则徒赏其形,难玩其味.现在呢,别人看诗鲜有理会你当时背景,故我以为做诗以晓畅为先.在这方面乐天居士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其勉之.  至于平仄.平仄亦不难学,依律便是.但未必勉强.因文害意是所有文章所通恶的大病.人总不能削足适履.嫂溺援手不为悖礼,作诗亦然.还有一点不得不说.古之平仄于今大有相乖者.照因时而制的原则,我以为现在时代不同了全依古之平仄自然是最好的,私度之却更有矫揉哗众之嫌.任何事物总是要发展的.因为要发展,才有了格律诗;因为要发展才有了词;因为要发展才有了曲……因为要发展才有了我们。人生之要贵在于革故鼎新。为什么西风东渐,搞得现在国学掉入西学的涡中?就在于国学拒绝发展。想当初,我堂堂中华“四方来朝,莫不宾服”,何以至清末受辱于列强?以华夷论,汉时来贡而清末贡之。律诗是好的,好极了。让我辈骄傲,让我辈自豪!但“所有的骄傲只能在画里飞”了,说到底已是昨日黄花。人家尊重你更看重的是你的现在而绝不是你的过去。否则我们有五千年人类当中最灿烂最辉煌的历史文明,凭此就免了百年前的灾难和屈辱。发展就是硬道理!话题收回,古代平仄分平上去入四声,现今的普通话中入声不见了,变成了阴阳上去。我以为理应用以现行的阴阳为平上去为仄足矣。若要我举先例的话,那么呆(呆板)凿(确凿)角(角色)当为佐证。还有,唐人的格与律也是按唐时的情况来说的;并且窃以为现代京剧并不输于传统京剧。  至于音韵。吾意同平仄,古音与今音大异,所以目今作古诗亦宜用今韵。不赘。 古诗是我们传统中的瑰宝,是我们独有的。忽然想到了我们的国学乃至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消亡中。我最怕想到的一件事就是若干年后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人去问一个深睛高鼻碧目紫髯的人“子曰”何解。----当然我乐意这是杞人忧天。然而现实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存压力迫得人无心无力去真正深入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也一样,悲夫!哀哉!)。然而我很高兴的看到在网络上爱我国学者大有人在!而且听说有的地方已经开始教孩子三字经百家姓启蒙。徼天之幸!我们中任何人也许都不能当起重振我中华文化之大任,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至少我们还可以鼓与呼,至少我们可以见贤思齐、从善如流。为能担起重任者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氛围。或曰:“岂杞后乎?”噫!微斯人,吾其独勉而往!  《最后一课》我们都学过罢。举例,满清满清,满人建立的清王朝。但现在能用满语对话的只在东北有一个村子。好在满族一些传统习俗还稍有一些,但就目前讲,你能在北京大街上把满族人找出来乎?此时的满族人还能在心中以自己身为八旗之后骄傲得起来乎?三百年而已。!-----举此例绝无种族之念。只以悲观望我中华之明日也。看看当今的文字吧,正有越来越多的字母组合出现在端正庄穆的方块字中间,----我能听到它们的在挤压中痛苦的呻吟之声----我不否认外文对汉文的丰富意义。可我在想为什么葡萄,玻璃是汉字?是我们祖先的毛笔写不出蝌蚪文?想不通就反过来想,有没有人在国外听国外的人讲“VERY VERY好!”如果说这是一种时尚的话,愚以为只是炎黄子孙中叛祖背宗之不肖一族(打个小赌:这族人中没有一个知道自己姓氏的)的时尚。而这时尚还不如滑稽小丑的表演,表演让人笑,时尚却只让人恶心/寒心。一个民族在世界之林中立足不是因为她长得像其他姐妹,恰恰相反,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乃是因为她的与众不同,唯此才别具魅力,令人刮目相看。想想东施还有去邯郸学步的年轻人吧。  话题收回。坦陈了这多,只想我们能先保存继承我们的古诗,既而发扬有望也,吾辈其共勉!! 古风与律诗哪个更好作?大抵我们初入的人是以为前者略胜后者的。然而以余度之则后者更易些,后者有章有法,有板有眼,虽上学时师云:“律诗会束缚思想”。然而古风看似平淡,实则深不可测,大多现时作古风者结果其实更像是顺口溜,而不是古风。大凡技艺,易学难精,难学好成。所谓难易转化之间皆因“功夫”。功夫下足了,难者易矣;不下功夫,易者亦难矣。古风之难在于一个古字。不反对用现行字的音形意去作古风。但古意实难求也。古风中的质朴,是强求不来的,非有真功夫则徒笑于大方。还是先要炼己然后练诗。石头上是开不出鲜花的。  然后我现在反而要提倡大家去学古风,因为在学古风的时候,在你下功夫的时候,你会受到古风的陶冶。学习古人流传的风骨,这本身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律诗是美的,然而这美的代价是相对于古风的浮华。  我曾经跟朋友提起过新古结合的一种诗(姑妄如此称吧),各取其精华。以古诗的精炼、含蓄、隽永,以新诗的生动活泼互兼并容,相得益彰。作起来随兴所至,抛开古诗中格韵句式,有类于词,但没有词的平仄,牌限;有类于新诗而没有新白话诗的彷徨、模糊、繁冗。我不知这是不是一条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