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诗

菩萨蛮湘江夜渡古诗?

2024年06月20日 08:16:461

一、菩萨蛮湘江夜渡古诗?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译文】 庭院里哀筝奏出一支湘江之曲,好象泻尽湘水绿波中滔滔不绝的哀怨和伤悲。在那纤纤手指的抚弄弹拔下,本来无声的十三根筝弦立刻颤发出有情之声,细传出难以言明的幽愁和痛悔。她的眼波在筵席上闪烁流漾,筝柱排列得犹如斜飞的雁行。弹到令人断肠时,那双春山一般妩媚的秀眉紧蹙低垂。

二、菩萨蛮李白译文?

菩萨蛮是李白创作的一首词,译文为

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

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

三、《菩萨蛮·春雨》整首诗的意思是什么求解答,急?

菩萨蛮(春雨)

朝代:宋代

作者:萧汉杰

原文: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愁苦的事情来无影去无踪,但是我(著人)却又在半醉半醒之间(感受到了这愁苦的事情)。春天的烟雨湿了栏杆(也可指湿了作者的眼眶)。杏花(开败)惊蛰(节气)过去,天气转冷了,唾壶(指痰盂)快要被我敲破了(此处可是夸张,表现作者生了很严重的病,应该是风寒,后面说他自己欠添衣导致的需要不停地用痰盂),这种痛苦绝望的叫声有谁知道呢?(抒发自己的无助绝望之情,表现自己没有人来关心照顾)但是想到你(作者思念的人),我今天夜里衣服穿少了受了风寒,你知不知道要添加衣服呢?(表示对那个思念的人的关心)

四、翻译这首古诗词,给个白话译文就采纳,要原创!

菩萨蛮·香销罗幌堪魂断

【原词】

香销罗幌堪魂断,惟闻蟋蟀吟相伴。每岁送寒衣,到头归不归?

千行欹枕泪,恨别添憔悴。罗带旧同心,不曾看至今?

【题解】

这是一首闺怨词,女主人公因思念丈夫而肝肠寸断,黯然销魂。选自《敦煌曲子词》。

【诗意】

原创译文:

香炉的熏香已经燃尽了,我躺在丝罗床帐里,快要无法承受,伤心悲痛到快要断魂,

(家里只有我孤身一人,悄声无息,)只听到墙角那蟋蟀的悲鸣声,惟有它与我相伴。

每年这深秋到冬天的时节都会寄送棉衣给他,到头来还是不知道他能不能够回家转?

如今的我斜靠在冰冷的枕头上,流下千行酸泪,因长年天各一方脸色日渐枯槁消瘦。

身上那丝织的衣带仍是以前曾与你一起编结的同心结,不知它能不能看到现在的我?

惟闻蟋蟀吟相伴。每岁送寒衣,到头归不归?

千行欹枕泪,恨别添憔悴。罗带旧同心,不曾看至今。

参考译文:

香炉里香已烧尽,风吹纱帐摇不定。夜深人静思念远方出征的人,倍感孤独悲凉。今夜听到蟋蟀的叫声,声声相伴。每年都给他送去寒衣。不知道他到底会得来回不来。欹枕难眠,行行泪流下来,离愁别恨给娇媚的面容平添了几分憔悴,临走时打有同心结的罗带,怕触发幽情苦思,直到今天都没看过。

【注释】

1、香销:香炉里的香燃尽。

2、罗幌:丝罗床帐。

(1)丝罗床帐。《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八》:“中宵无人语,罗幌有双笑。”唐权德舆《玉台体》诗之八:“空闺灭烛后,罗幌独眠时。”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死冤家,无分同罗幌。”

(2)丝罗帷幔。南朝宋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珠帘无隔露,罗幌不胜风。”唐刘禹锡《秋萤引》:“高丽罘罳过珠网,斜历琁题舞罗幌。”唐沈佺期《长门怨》诗:“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

3、堪:勉强承受(困难、痛苦或遭遇)《论语·雍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左传·隐公元年》:“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墨子·非攻下》:“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国语·晋语一》:“口弗堪也。”宋柳永《雨霖铃》:“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非人世所堪。”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众不能堪。”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零落难堪。”

4、魂断:断魂,形容极其悲伤或激动。

(1)断魂,形容极其悲伤或激动。唐黄滔《旅怀》诗:“雪貌潜凋雪发生,故园魂断弟兼兄。”《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香绡罗幌堪魂断,唯闻蟋蟀吟相伴。”明高启《惜花叹》:“流水残香一夜空,黄鹂魂断无言语。”

(2)指死。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异哉先生厅罩,人既云亡,哭胡为者?曾谓雪姑有负于先生耶?试问鬻花郎,吾家女公子为谁魂断也?”

4、寒衣:冬衣;棉衣。

5、欹(qī):通“倚”。斜倚;斜靠。

(1)歪斜;倾斜。

(2)容貌憔悴。

(3)通“倚”。斜倚;斜靠。

6、憔悴:黄瘦;瘦损。

(1)黄瘦;瘦损。《国语·吴语》:“使吾甲兵钝弊,民日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韦昭注:“憔悴,瘦病也。”《三国志·魏志·于禁传》:“帝引见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唐王建《调笑令》词之一:“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保安见仲翔形容憔悴,半人半鬼。”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四章三:“仅仅十天不见,我看见立群 是憔悴了许多扮橘闹。”

(2)凋零;枯萎。汉焦赣《易林·需之否》:“毛羽憔悴,志如死灰。”宋梅尧臣《风异赋》:“乾坤黯惨,物色憔悴。”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七:“花有点憔悴…伍此…我想这一点新鲜的水会使它们苏生。”

(3)引申为衰败。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三:“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4)谓竭尽心力。《左传·昭公七年》:“《诗》曰:‘或燕燕居息,或憔悴事国。’”憔悴,今本《诗·小雅·北山》作“尽瘁”。《周礼·秋官·小司寇》“议勤之辟”汉郑玄注:“谓憔悴以事国。”

(5)困顿。《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战国策·燕策一》:“西困秦三年,民憔瘁,士罢弊。”《明史·邹智传》:“风俗浮薄,生民憔悴。”巴金《利娜·第十封信》:“在小村庄里,在那些分散的破屋内,农民就憔悴地过着没有希望的日子。”

(6)忧戚;烦恼。《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倚岩石以流涕兮,忧憔悴而无乐。”王逸注:“中心憔悴,无欢乐之时也。”《后汉书·清和王庆传》:“杨失志憔悴,卒于家。”唐皇甫枚《三水小牍·飞烟传》:“企望宽怀,毋至憔悴。”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强风情不晓事,呆廝!谁着你将钱去买憔悴。”

(7)陋贱之人。《后汉书·应劭传》:“《左氏》实云虽有姬姜丝麻,不弃憔悴菅蒯。”李贤注:“《左传》曰:‘《诗》云: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杜注云:‘……蕉萃,陋贱之人。’蕉萃、憔悴,古字通。”

7、罗带:丝织的衣带。

(1)丝织的衣带。隋李德林《夏日》诗:“微风动罗带,薄汗染红妆。”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九:“姊妹隔花催送客,尚拈罗带不开门。”

(2)比喻曲折的河流。唐白居易《宅西有流水小楼临玩》诗:“水色波文何所似?曲尘罗带一条斜。”宋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诗之一:“系闷岂无罗带水,割愁还有剑芒山。”

8、旧:以前的。

9、同心:指同心结。

(1)齐心。《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唐杜甫《提封》诗:“提封汉天下,万国尚同心。”明李贽《又答石阳太守》:“我二人老矣,彼此同心,务共证盟千万古事业,勿徒为泛泛会聚也!”洪深《香稻米》第二幕:“依我说,大家同心合作!”

(2)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孟子·告子上》:“欲贵者,人之同心也。”《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众女子相见毕,说道:‘正要来看十八姨,为主人留坐,不意姨至,足见同心。’”清李渔《怜香伴·神引》:“[生]使者到此,莫非为崔、曹二女作合么?[小生]然也。[生]可见神佛原有同心。”

(3)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唐李德裕《鸳鸯篇》:“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清李渔《巧团圆·剖私》:“怎奈侣伴虽多,同心却少。”

(4)引申为知己。唐王维《送别》诗:“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5)指同心结。唐长孙佐辅《答边信》诗:“挥刀就烛裁红绮,结作同心答千里。”宋郑文妻孙氏《忆秦娥》词:“闲将柳带,试结同心。”明刘基《双带子》诗之二:“结得同心欲寄郎,还将双带刺鸳央。”清吴骞《扶风传信录》:“从今后必再要与你订山盟海誓全,必再要挽同心情更欢。”详“同心结”。

(6)指共一个中心或核心。南朝梁简文帝《对烛赋》:“于是摇同心之明烛,施雕金之丽盘。”唐韩翃《送王少府归杭州》诗:“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宋梅尧臣《杨乐道留饮席上客置黄红丝头芍药》诗:“万丝必同心,千叶必同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