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杜甫登高的风格特点?

2024年06月04日 18:05:231

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杜甫--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满腔赤诚写进诗歌,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历史的盛衰起伏紧密地结合起来的《登高》。

 第一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秋风急,天高且空旷,登上高山,山谷传来猿猴的长啸哀鸣,让人感觉到悠长的悲凉。白沙漫边的江边,江水凄清,水鸟从远处飞回,盘旋低回。作者站在高山,远离着人间而又清楚看着人间的这一切。

  悲凉的孤独。

  

  接下去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抬起头,落木萧萧,围绕着身边漫无边际落下,无边无际,夹杂在秋风中。远眺,长江之水滚滚而来,看不到头也看不尽它的去处。从远处而来又归向远方——末名不可知的远方。就这么滚滚而去,而我呢,还留在高山,看着你远去。我只是你遗弃的孤儿。

  从这里我们基本可以看出,作者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将一股忧郁深深寄于其中。不声不响,舒缓地将情绪藏进里面去,然后露出一些背影,让我们依稀看见。

  我不知道他究竟具体有些什么样的伤感,只体会到他的一些心情。触景生情,将情寓于景,声色不露。让忧郁在血液里缓缓流动。

  逝者如斯,沉郁苍凉。

  

  下面的四句写的就是对身世的感伤以及自己的坎坷经历。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离乡万里,漂泊至此,看着这深秋的萧索景色,而且自己也是旅居他地那么多年,心底凄楚,只有这异乡的秋色知晓;身体衰弱,抱病奔波,颠沛在陌生的乡野寻找着生活,年事已高,仍孤身一人登上高山,凉风吹拂着稀疏的几根白须,眼睛微微向前方方睁开着。

  羁旅惆怅,孤苦伶仃。

  

  最后一句将伤感推到了顶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那不尽的艰难忧愁散之不去,国难家愁,这一切已经让我鬓白如繁霜;潦倒的日子已经让我新近把酒戒了,就算是浊酒一杯,也不复回来。(书上说杜甫这个时候因为病重而不得不把酒给戒了,不过我认为和生活艰难也有很大关系。

  老了,头发白了,流浪他乡,国家动乱,家室空空如也,病也愈发严重,借酒遣愁也没有酒可以喝了……

  虽已登高,我却感到穷途末路。

  

  这首诗歌写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是杜甫寄寓夔州时所作。诗人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开始挈妇将雏,流浪漂泊,倍尝生活的艰辛,直到唐肃宗广德元年(763年)。公元767年的时候,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是地方军阀为了争夺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又乘机而起,社会仍然是一片混乱。这时,杜甫已经是一位漂泊受难、饱经沧桑的五十六岁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败,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之冠”的《登高》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