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露”,究竟表达文人怎样的情感?

2021年08月13日 17:34:454编辑

谢谢邀请,非常荣幸回答这个问题,从以下几点来理解:

一、什么是“露”?

1、“露”是一种自然现象。读:露(lu)是指空气中水汽凝结在地物上的液态水。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

2、“露”的另一个读音(lòu),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

二、古诗词中的“露”的含义:

古代诗词中的“露”,一般为“朝露”、“晨露”、“夜露”。朝、晨露意思是清晨的露水。“朝露”在太阳出来前晶莹剔透,但是随着太阳渐渐升高,朝露的生命也就随之而逝。

①、比喻存在时间极短促的事物。a、俗语讲:“狗尾巴上的露水,一哆嗦就没了”。b、再就是阳光一出,就蒸发没了。

如:出自《韩非子·大体》原文“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

翻译:早上的露水,太阳一出就被晒干。比喻生命短暂或事物不能久存。

②、也比喻明澈纯净的事物。

a、【朝露】:

出自《柳赋》

原文“浸朝露之清泫,晖华采之猗猗。”

翻译:浸透早晨露水的清澈,光华采取他的美貌。

b、【晨露】:

Ⅰ、出自南朝宋鲍照《园葵赋》

原文“晨露夕阴,霏云四委。”

翻译:早晨的露水,晚上的月光,密集的云朵在天空四面聚集。

Ⅱ、出自唐韩愈《庭楸》

原文“濯濯晨露香,明珠何联联。”

c、【夜露】,打湿衣服、寒凉,表达行路难。

Ⅰ、“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行露》先秦:佚名

译文:道上露水湿漉漉,难道不想早逃去?只怕露浓难行路。

Ⅱ、“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卜算子·风露湿行云》宋代:张元干

译文:

我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我沾湿了衣服,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

以上回答,如有不当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