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现代诗

有关歌颂屈原的诗歌? 屈原投江节选?

2024年05月14日 15:13:511

有关歌颂屈原的诗歌?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其南楚霸王时代的诗歌成为后世文学经典之一。以下是两首有关歌颂屈原的经典诗歌:1、《离骚》中“沉吟放兴之《九歌》”:九歌中歌颂了屈原的才情、志向和爱国精神,“怀哉志士之忠,欣幸独游之散;羡余忠归而不得,悲蒲休之竹柏。”这是中国文化中传颂至今的经典之作。2、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岳阳楼》中:“岳阳楼前古祠堂,对此负峡出瞰,白云歌舞几时见,蔓草衰花愁杀颜。”其中的“白云歌舞几时见”,引用了屈原的诗作《天问》中的描述,对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文学才华进行了叹服和歌颂。

屈原投江节选?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翻译:

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国人纷纷哀悼他。到了这一天,人们用竹筒装米,扔进水里来祭奠他。

东汉建武年间,长沙有个人叫区曲,大白天忽然看见一个士人,自称三闾大夫。他对区曲说“得知你正要来此祭奠一番,很好。但这些年大家所送来的东西,全被蛟龙偷去吃了。今天你如果有什么东西要送的话,可以塞些楝树叶,再用五彩线缠上。这两样东西是蛟龙最害怕的呵!”区曲照他说的这样去做了。今天,老百姓们在五月初五包粽子时,还要包上楝树叶、缠上五彩线,这便是汨罗河的遗风呵。

歌颂屈原端午节的现代诗歌?

诗歌如下:

五月初五端午节诗歌

问天蹉跎多少年

------------写给伟大的诗人屈原

1.一善除万恶

二目看穿三千世界

上下而求索

哭尽长江黄河

2.水潺潺 月绵绵

扶石岱宗恒山

情悠悠 路漫漫

笑逝乌夜云天

3.三思楚辞九歌

天问世间坎坷为何

心已归楚 魂愿归楚

梦筑楚土之间

4.问天蹉跎多少年

泪中热雨帘帘

生不逢世兮 死亦盖世矣

忠曲灵安灵安

屈原节选戏剧概括?

第一幕:屈原家:

突出写《桔颂》,通过屈原写《桔颂》和他对宋玉的教诲表现屈原品格高洁、意志坚强、刚直不阿。

屈原的这种品格在他所处的时代是一种悲剧的性格。鲁迅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表现屈原的这种高贵品格给后面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

这一幕还点出张仪的出现,使楚王面临两种外交策略的选择,同时预示着屈原面临着两种命运。

第二幕:后宫:

通过南后派上官大夫靳尚买通张仪,设圈套陷害屈原,使戏剧冲突明朗化,悲剧已降临在屈原的身上。

屈原面对这种打击处于极度的悲愤之中,但他没有计较个人得失,而是告诫楚王要多替楚国人民着想,从国家大局着想,表现了屈原坚贞不移,满腔的爱国热忱,是“桔颂”品格的具体化、形象化。

第三幕:屈原家:

写令尹招来一群人造谣陷害,说屈原疯了,并为他招魂,大众受蒙骗,宋玉也开始动摇,众叛亲离,自己的举动不被理解,屈原的悲愤怒火要比前一幕更强烈。

第四幕:城外;

戏剧冲突达到高潮,屈原离家跑到城外,碰到楚王、张仪、南后一行,矛盾冲突在双方面对面的情况下展开,戏剧冲突处于白热化阶段,屈原虽受辱,但仍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代价进谏楚王,斥责张仪、南后的丑行,至此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同时屈原命运的悲剧性也更加深了。

第五幕:尾声:

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命运,屈原无私无畏,更显出了他品格的高贵。第五幕写屈原压抑已久的悲愤情感的总爆发,这种强烈的情感鲜明地表现在《雷电颂》中,抒发摧毁黑暗世界,召唤光明未来的强烈的感情。

屈原列传节选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歌颂校园诗歌?

校园四季歌 金色的校园 我们喧闹而来 年轻的胸怀 溢满无限的期待 素裹的世界 我们尽情宣泄 火热的情怀 放射生活的多彩 绿色的校园 那些懵懂少年 张扬生命的光鲜 领略知识的无限 炽热的校园 那些年轻容颜 满载收获的知识 期待新的学年 四季的校园 多彩的一年又一年 转眼间 我们长大 于是 带着成长的愉快 我们默默离开

歌颂煤矿诗歌?

【煤矿工人】;煤矿工人;看是一个被时代从未起眼的名字,工作在最黑暗和地底的辛劳,从未有人把心灵的火花焊接,似乎早就遗忘在黑色的地洞,不,煤矿工人是神圣的盗火者,奉献光明的勇士,煤矿工人的眼睛是黑夜中最闪亮的星星,粗糙的手象引力的支点翻动地球的心脏,他的笑容和汗水被燃烧的火花,译为阳光的经典,把光明和温暖献给需要的人间,燃烧自己,是煤和矿工共同的荣誉和价值,人生与生俱来的含义,就包涵奉献和爱心,人生最伟大的壮举,就是一把火炬,在热烈中去完成圣火的意义,煤矿工人无悔地把生命燃烧,当无力地爬出煤洞时,妻儿便成了跋涉的归途。

屈原节选课文结构?

1.《离骚》节选的整体结构

  在作品中,结构和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结构是为了表现内容而存在,而内容是由结构凝结而成的。据王泗原校释本,《离骚》有372句,分为93节,共2464字。这里节选的是《离骚》原诗的第20节至第32节,共13节,52句。就《离骚》节选而言,我们首先梳理一下文章的基本内容及结构。

  从文章的来看,文章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职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

  从基本内容上看,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首先,叙事诗人的政治理想、高尚的品格、遭谗被疏的经历以及绝不同流合污的意志 ;其次,通过一系列“上下求索”幻想境界的描写,表现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抑郁的心情;最后, 描写诗人经过激烈的去国和留楚的思想斗争之后,最终不忍离开自己的祖国,并决心以身殉国。

  第一部分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重于叙写现实;第二部分作为对未来的探索,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全篇。

屈原节选学情分析?

本文是话剧《屈原》中的高潮部分,九年级学生通过诵读会很容易掌握本文的主题:歌须光明、痛斥黑暗。但是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剧本,因此对于戏剧剧本的这一文学样式还比较陌生,容易脱离剧本仅从语言形式,运用排比、复沓、散体对仗等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戏剧冲突下人物独白,进而冲淡剧中人物的斗争精神,影响对文本主旨的深刻理解。另外,学生与郭沫若的时代相距太远,无法真正感受到屈原内心的痛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剧本形式的基础上,把握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品味人物语言,特别是注意把握戏剧冲突。

歌颂河南歌颂中原的诗歌?

《沁园春.赞河南(一)》 作者:思羽 华夏神州, 自古黄河, 血脉圣宗。

念轩辕帝祖, 鸿德浩荡, 文明璀璨, 皆此为中。

盛鼎商周, 恢宏唐宋, 秦汉繁华数二京。

青史载、看古都林立, 万世昌隆。

中原代有英雄。

光武帝、赊旗东汉兴。

叹诸葛旷世, 三分蜀定; 孟德大略, 许魏南征。

杜甫文才, 千秋诗圣, 锦绣文章藏不平。

俱往矣、数河南豪俊, 灿若繁星。

2、《沁园春.赞河南(二)》 作者:思羽 大矣中原, 山岳巍峨, 泾渭纵横。

望伏牛莽莽, 太行迤逦, 大别峻峻, 嵩崤峥嵘。

天下黄淮, 人间仓廪, 汉水蜿蜒汇宛中。

咽喉地,扼东西命脉, 南北交通。

河南秀丽多情。

数不尽、文人骚客行。

唯杜康美酒, 解忧万盏; 李白醉饮, 杜甫酌酩。

天曼幽幽, 云台翠翠, 桐柏苍苍烟雾笼。

神仙境,享太平盛世, 绝胜天庭。

3、《沁园春.赞河南(三)》 作者:思羽 质朴河南, 诚信中原, 自古是之。

忆陶朱范蠡, 财集天下, 商德海内, 泽被桑梓。

岳帅鹏举, 精忠报国, 云路八千白发丝。

尊关帝, 敬云长高义, 大贾皆师。

中州才子如斯, 唐杜甫、禹锡多善诗。

汉张衡仲景, 科医巨匠, 当今二月, 泰斗天资。

李准文豪, 永民五笔, 少帅国梁绽睿姿。

群英谱, 看中华砥柱, 豫国雄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