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梅雨古诗词
古诗原文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译文翻译
杨梅结实正是阴雨连绵的时候,天地苍茫一片,时间恰是晚春。
愁深难眠更哪堪楚猿夜啼,好梦易醒禁不住越鸡伺晨。
雨雾朦朦从海隅直达南极边的尽头,江涛汹汹淹没了北去的渡口。运耐脊
身上的白衣被江南的梅雨墨染,却不是京城的尘埃所为。
注释解释
梅雨:农历四五月间,江南一带在杨梅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称作梅雨季节。其雨叫梅雨,也叫黄梅雨,
梅实:杨梅的果实,俗称杨梅。
楚、越:泛指江南,这里都是指江南的永州,永州是荆楚的最南端,也是南越的最北处。
海雾:海上的雾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此处借其乡思之苦的意。
江雪:江涛如雪,一作“江云”。北津:北去的渡口。
“素衣”两句:素衣,白色的衣。这里是化用典故,谢x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这是说“京洛有许多灰沙,白衣服都被染成黑的了。”柳宗元是反其意而用之。
创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失意的作者在永州遇上糟糕天气,心中更是苦闷,遂作此诗。
诗文赏析
首联写实景。梅子成熟时,正是江南晚春季节。阴雨绵绵,大地苍茫一片,这梅雨,有时一下就是十几天,甚至一月余。在这样的季节里,一个长居江南的人也会感到愁闷,更不必说是“俟罪非真吏”的流放囚徒了。对这梅雨中的沉闷更加不适应,更是愁上加亩备愁。作者在这一联写“苍茫”的.梅雨,就给诗定下了“忧愁”的基调,这“忧愁”是沉沉地压在诗人的心头,挥不去,驱不散,化不开。颔联写柳州之荒凉,夜里能听见猿猴悲啼,早晨被远处的鸡声惊醒,皆言人烟稀少。愁与梦,更是诗人不得志的心态写照。颈联写天气景象,一片朦胧晦暗,恰好是诗人此时境遇的象征。尾联用典。陆机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谢I诗:“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字面写白色的衣服变成了黑色,但不是京城尘埃所染,而是边城气候。言外之意却是从此入京无份了――政治前途何其渺茫,心里必定愁苦。
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借苍茫细雨来抒发作者无边无际的思乡忧愁;蒙蒙、沉沉的细雨,就是作者那深深、浓浓的思乡之情。作旁渗者借景抒情,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诗中的一个“愁”、一个“梦”,点化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情与景紧密联在一起,是有独特沉郁的风格。
二、送杨梅古诗?
送杨梅
宋代 · 释宝昙
午 树 碧 云 合 , 星 虚 紫 微 垣 。
赤 肌 风 露 香 , 绕 齿 冰 雪 温 。
六 月 瘴 雾 湿 , 荔 枝 照 黄 昏 。
江 乡 有 此 族 , 亦 堕 梅 雨 村 。
白 日 走 岩 谷 , 红 尘 倾 市 门 。
相 如 有 酒 渴 , 取 密 倾 银 盆 。
一 赏 风 味 足 , 无 使 妨 盘 飧 。
送杨梅
宋代·释宝昙
午树碧云合,星虚紫微垣。
赤肌风露香,绕齿冰雪温。
六月瘴雾湿,荔枝照黄昏。
江乡有此族,亦堕梅雨村。
白日走岩谷,红尘倾市门。
相如有酒渴,取密倾银盆。
一赏风味足,无使妨盘飧。
三、杨梅古诗?
关于杨梅古诗有:
1.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
2.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出自唐代李白的《梁园吟》
四、杨梅十首经典诗词?
关于这个问题,1.《杨梅》——唐代王之涣
杨梅枝短细,垂柳叶微风。
君问何时归?应在明日中。
2.《杨梅》——唐代白居易
青杨临小溪,红梅映晴岚。
此时应最好,西风正晚凉。
3.《杨梅》——唐代李白
杨梅雨露催,风吹玉露开。
愿得自由去,闲游归故乡。
4.《杨梅》——唐代杜甫
杨梅红紫色,清香满枝头。
君不见李白,狂歌赋余忧。
5.《杨梅》——宋代苏轼
杨梅风雨浓,红烛照窗红。
闲居胜游处,何必出门中。
6.《杨梅》——宋代陆游
杨梅红紫色,枝头长细嫩。
独向江南去,谁知近乡心。
7.《杨梅》——元代辛弃疾
杨梅红瘦小,枝上生翠叶。
走马听江南,归来又是谁。
8.《杨梅》——明代杨慎
杨梅枝上红,独自见晴空。
人生如此坎,何必多忧愁。
9.《杨梅》——清代纳兰性德
杨梅红瘦小,枝头生翠叶。
愁坐空闺里,夏夜被蛩声。
10.《杨梅》——当代王安石
杨梅挂枝头,红瘦又细嫩。
人生何其短,不必多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