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是诗歌中的常见题材,作者通过对吟咏对象的描写和歌颂,托物寓意,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比如贺知章的《咏柳》,就描写形象,也洋溢着早春时节的愉悦之情;白居易的《草》,通过对荒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了告别友人时的依依之情。
桃花通常在早春季节璀璨绽放,虽然千姿百态、娇艳迷人,但又很容易遭受风雨摧残之后而逐渐凋落,诗人见此情境也感到惆怅难言,更充满了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崔护就有一首著名的绝句,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就是“桃花依旧笑春风”,抒写了深情重访、未遇失望等复杂情感,令人赞不绝口。下面介绍刘禹锡与杜甫的佳作比较,相似的境遇,不同的情怀。
玄都观桃花
唐代: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是中唐著名诗人,曾经参加王叔文提倡的革新运动,他主张打击权宦,削弱藩镇,反对土地兼并,同时减轻对百姓们的横征暴敛。但由于这些主张触动了一些王公大臣们的利益,这次革新最终遭到失败,他与柳宗元等八人也同时被贬逐到异地他乡。
十年之后,刘禹锡由朗州被召回长安,当他看到朝政腐败,极为愤慨,于是写下了这首名作。作者用草木葱茏和尘土飞扬,衬托赏花的路上人马川流不息的盛况,又用桃花比喻那些鄙薄之人。此诗一出,立刻影响巨大,也让很多人恐慌和嫉恨,结果诗人却被斥为诗语讥忿,于是又被贬到更远的连州。
又过了十四年,刘禹锡再次被召回长安,他又写了《再游玄都观》,声称“前度刘郎今又来”。虽然两次遭贬,老刘依然毫不示弱,偏要旧事重提,再次嘲讽那些腐朽的王公大臣,反映了诗人不屈不饶的品质。后世读者更是对他高度评价,清代的王夫之就曾赞他为“小诗之圣”。
题桃树
唐代:杜甫
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
高秋总馈贫人实,来岁还舒满眼花。
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
寡妻群盗非今日,天下车书正一家。
此诗作于广德二年,由于北寇平、蜀乱息,杜甫再至草堂。但时值暮春,花期已过,诗人只好等待来年才能赏花,不过老杜还是兴致勃勃地写下了一首咏桃诗。
桃树生长在草堂中,诗人一年多之前离开草堂时,这些桃树还非常挺直,不料这次回来几棵桃树已根深叶茂,遮断了小路。诗人不忍剪裁,所以便“亦从遮”。从,听任的意思。
接下来的两句紧接上文,桃树不仅有经济价值,富有营养,而且有审美价值,赏心悦目。一个“馈”字,新颖生动,显得桃树极其有情。诗人经常忍饥挨饿,才能体会到桃树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