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英原创诗词七律《画秋》
文/落英
去国经年雪染头,银丝为笔绘凉秋。
残花沁露披霜色,瘦柳缠风诉别愁。
陌上蹇行栖旅客,空中低掠逐帆鸥。
丹青不饰萧寥意,愈重思情梦故州。
【注释】
去国:诗中取离开故乡之意。
经年:诗中取很多年之意。
蹇行:诗中取步履艰难之意。
栖旅:诗中取寄身他乡之意。
丹青:诗中取红色和青色之意。亦泛指绚丽的色彩。
(这几个词都不止一个意思,所以特此标注。以免读者理解偏颇。)
【释义】
离开故乡已经很多年了,我已经有了白发,
我将这丝丝白发揉成一支笔,描绘一副秋天的图画。
秋日的早晨,园子里那沁着露珠的残破花瓣上,披着一层凉凉的白霜,
墙外街道边那日渐衰老的柳树在风中纠缠,沙沙的声响好像在诉说那无奈的离愁。
不远处路上蹒跚行走的是那客居此地多年的人啊,他去往村外的渡口,是终于要回归故乡了吗?
天空中,一只只鸥鸟低低地飞过,它们是厌倦了追逐那一片片白帆了吗?
残花已失娇色,瘦柳不复英挺。
游子即将归根,鸥鸟倦于追逐。
这一幅幅画面,萧索寂寥之意丛生,再艳丽的色彩,也掩饰不了那份浓浓的清愁。
看着这副画,愈加深重了我的思念情怀,我思念的是那远去的故乡,那片只能存在于我梦中的热土。
【分解】
首联,第一句可以看出,文中主人公是个离乡多年且已经生出白发的人。至于是中年还是老年,看第二句。
第二句将白发做笔,绘秋图,一般情况下,秋代表中年。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人到中年。(当然这个中年也是比较接近老年的年龄段了。)白发即是岁月,岁月即是人生,用人生入秋景,注定凄凉。
所以颔联,残花瘦柳暗示青春已逝。残花沁露披霜可谓经历坎坷。瘦柳缠风诉愁,暗含不甘不舍遗恨良多。
再看颈联,路上行人,步履艰难,想必年纪偏大,他是客居他乡多年之人,去往哪里?下句有了交代,有鸥必有水,此人去往渡口,想是落叶归根。在古诗词里,水路多是回乡路。
鸥鸟逐帆,暗寓人追逐梦想。鸥鸟追逐之帆,亦是画中异乡人追逐之帆,亦是诗中主人公追逐之帆。鸥鸟低飞轻掠,寻找沙洲,不再追逐那白帆,定是已疲惫不堪。鸥鸟都会疲倦,何况人?鸥鸟放弃追帆,暗寓人放弃追求梦想。谁人的背井离乡不是为了追逐梦想?可是当梦被现实打醒,一切的想只能是想而已。
尾联,在这布满凉意的秋日时节,画一副如此凄凉的秋日景象,怎能不加重思乡之情?同是异乡人,栖旅客已回,可是主人公却不能回。
为什么呢?也许是无颜回去,也许是故土已无故人。
故乡这棵树,已无花无果,枝败叶落,唯余一残根仍于热土中痴缠。只是这痴缠,已引不回那青鸟。
只有那一声声的清鸣,在梦里一遍遍的回荡。
【总结】
这首律诗采用的是
“起、承、展、转、合法。”
在一首律诗中,第一句为起,第二句为承,中间四句是展开、铺叙、
注意了 中间四句是展开、铺叙、第七句为转,第八句为合,即所谓的“起承展转合法”。
这就打破了以一联为单位的布局惯例。
这种布局的特点,是中间四句分别地并列描写四样景物,铺叙的手法很明显。
从形式上看,好像把一首绝句分为两半,中间放入四句,每句各写一个景物似的。
这首律诗第一句起句,说明了主人公的所处环境,身份。第二句承句,接着写主人公的行为——画秋图。
第三、四、五、六句,就是展。四句分别写四景象:花,柳,人,鸥。
第七句,转句,从画中脱离,从虚转到实。画中景影响心中情。
第八句,合句,也是结句。因画秋图加重思乡之情。
这首诗勾勒了一个画秋天图画的中年人形象,而这个人是我,是你,也是他,是千千万万个异乡人。
他以画画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人生。白发作笔,笔笔皆是他的过往。
残花是他的坎坷,瘦柳是他的不甘。栖旅客是他的渴望,逐帆鸥是他的梦想。这静止的图画流淌的苦涩的岁月,亦刻画了他摇荡的人生。
这是“墨道流香诗院”的作业,步韵杜甫的诗,原玉在下:
七律
《秋兴八首 其六》
唐·杜甫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朱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步韵诗向来不好写,勉强为之,竭尽思虑得两首。今以其一示人,另一首明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