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里,诗人的心情是轻松、淡然且愉悦的,但是在《雨巷》这首诗里,诗人倾泻的情感是失落、惆怅、迷茫。
原文:
《在天晴了的时候》
戴望舒(现代)
在天晴了的时候,该到小径中去走走: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溪水在温风中晕皱,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赏析:
全诗用拟人手法和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色,勾画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作者借雨后初晴的喜悦与舒适表达自己对“晴天”(和平、统一、解放)的热烈向往和由衷的赞美之情,并且想要去体会那种美好生活,感受那种清新环境,对光明到来的信念十分强烈。
创作背景:
1944年6月,抗战即将胜利,作者心怀期盼,渴望和平,守望战争结束。所以诗人写这首诗就是歌唱光明和解放的。
原文:
《雨巷》
戴望舒(现代)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静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赏析:
运用象征性的抒情手法。狭窄阴沉的雨巷,徘徊的独行者,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含蓄地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的情绪,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肃杀的美感。
创作背景:
1927年夏天,笼罩全国的“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的白色恐怖。使本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堕入黑暗迷雾失去方向,陷于彷徨迷惘又渴求着新希望,纠结着摸索着革命的前途。
作者简介: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1905年-1950年2月28日),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戴望舒的诗继承发展了后期新月派、20世纪20年代末象征诗派的诗风,开启了现代诗派的时代,因此被视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他也因为诗作《雨巷》一度被人称为“雨巷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