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又名?
郑板桥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郑燮读音?
zhèng xiè
“郑”,普通话读音为zhèng。“郑”的基本含义为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如郑人买履;引申含义为姓。
在日常使用中,“郑”也常做形容词,表示郑重,慎重,如郑重其事。
“郑”,初见于金文时代,金文左边像城郭,右边是奠,表示鄭是国名,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时代、秦朝小篆时代中发现,“郑”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时代演变而来。
郑燮的燮字该怎么读?拼音郑燮郑板桥?
郑燮读作zhèng xiè。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扩展资料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举措,这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被贬官。
之后,他靠卖画维持生活,既题诗又题画,是书也是题,是画也是诗,是诗也是画,欣赏每幅画中题画诗,既是绝妙的书法再现,也是将书画相映成趣的综合艺术,书题与画面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构成了统一的诗情画意,给人以综合的完美的艺术享受。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隶书中有一种笔画多波磔的“八分书”,所谓“六分半”,其意大体是隶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
郑燮的燮怎么读啊?
燮的读音:xiè
扩展资料:
燮,xiè; 部首:火;基本意思为谐和,调和。 详细解释是(1)会意。从言:又从炎。表示用言语调和。(2)又如:燮理阴阳(协调各部门工作);燮和协和“亦指宰相的政务”;燮务“燮理政务”(3)和也。
笔顺读写:点、横、横、横、竖、横折、横、点、撇、撇、点、点、撇、撇、点、横撇、捺、
同音字:烲、渫、亵、䙝、炧、炨、獬、猲、蝎、噧、孈、讗、挟、挟、揳、偕、廨、械、獬、瑎、絜、繲、薢、渫、些、邪、齛、孈
相关词语:布燮、参燮(参燮)、调燮(调燮)、叠燮(叠燮)、迭燮、贴燮(贴燮)、燮理阴阳、燮理、燮和。
郑夔与郑燮读音?
zhengkui;zhengxie
燮xie
燮,xiè; 部首:火;基本意思为谐和,调和。 详细解释是(1)会意。从言:又从炎。表示用言语调和。(2)又如:燮理阴阳(协调各部门工作);燮和协和"亦指宰相的政务";燮务"燮理政务"(3)和也。
郑燮号什么?
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新竹郑燮读音?
竹(zhú) 作(zuò)者(zhě):郑(zhèng)燮(xiè) 一(yì)节(jié)复(fù)一(yì)节(jié),千(qiān)枝(zhī)攒(zǎn)万(wàn)叶(yè)。 我(wǒ)自(zì)不(bù)开(kāi)花(huā),免(miǎn)撩(liáo)蜂(fēng)与(yǔ)蝶(dié)。
题画竹(郑燮)?
初长的幼竹(竹笋的别称)。
************************************* 3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画竹 (郑燮)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诗中的“龙孙”指什么?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答: 33.初长的幼竹(竹笋的别称)。用“山”的固定不动与“竹”的生枝拔节作对比揭示了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哲理。或“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这一哲理”郑燮又称什么?
郑燮,又称板桥先生。
他是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郑燮人称什么?
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朝学者、书画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
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郑板桥集》等。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