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长江曲古诗? 长江的古诗?

2024年02月18日 08:49:401

长江曲古诗?

你好,长江之曲,古诗名篇,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全诗如下: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绿水青山,何处不长江?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的古诗?

1、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早发白帝城 李白 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6、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春别曲 唐代:张籍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8、瞿唐怀古 唐代:杜甫

西南万壑注,勍敌两崖开。

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

削成当白帝,空曲隐阳台。

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9、白帝城怀古 唐 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10、晓行巴峡 唐代: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长江怀古诗?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念奴娇·赤壁怀古》 明·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长江行古诗?

《长江行》古诗如下:

长江行

明代 · 李东阳

大江西来是何年,奔流直下岷山巅。

长风一万里,吹破鸿蒙天。

天开地辟万物茁,五岳四渎皆森然。

帝遣长江作南渎,直与天地相周旋。

是时共工怒触天柱折,遂使后土东南偏。

女娲补天不补地,山崩谷罅漏百川。

有崇之叟狂而颠,坐看万国赤子沦深渊。

帝赫怒,罚乃罪。

神禹来,乘四载。

驱大章,走竖亥。

黄龙夹舟稳不惊,直送驰波到东海。

朝离巴峡暮洞庭,九派却转浔阳城。

萦纡南徐万余里,更万余里通蓬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下,其大如股空纵横。

长游清济出中境,曷敢南向争权衡。

千流万派琐琐不足数,虽有吐纳无亏盈。

下亘厚地,上摩高空。

日月出没,蛟龙所宫。

奇形异态,不可以物象,但见变化无终穷。

或如重胎抱混沌,或如颢气开穹窿。

或如织女拖素练,或如天马驰风鬃。

空山怒哮饱后虎,巨壑下饮渴死虹。

或如轩辕铸九鼎,大冶鼓动洪垆风。

或如夸父逐三足,曳杖狂走无西东。

或如甲兵宵驰,聚啸满山谷。

或如神鬼昼露,万象出入虚无中。

吁嗟乎长江!

胡为若兹雄,人不识,无乃造化之奇功。

天开九州,十有二山。

南北并峙,江流其间。

尧舜都冀方,三苗尚为顽。

魏帝倚天叹,征吴但空还。

吁嗟乎长江!

其险不可攀。

古来英雄必南骛,我祖开基自江渡。

古来建国惟中原,我宗坐制东南藩。

如知天险不足恃,惟有圣德可以通乾坤。

长江来,自西极,包人寰,环帝宅。

我来何为?

为观国。

泛吴涛,航楚泽。

笑张骞,悲祖逖。

壮神功,歌圣德。

圣德浩荡如江波,千秋万岁同山河。

而我无才竟若何,吁嗟乎,聊为击节长江歌。

长江有万里吗?

长江有万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万里是一个概称,实际上长江长度并不止万里。公开辞书或者教材表示长江长度是6300多公里也就是12600里,因此人们就概称万里长江,既大致表示长江的长度,还带有人们感恩长江的给予的热爱、对长江浩荡气势的真情景仰。

后来科学家有一次对长江干流进行测量,长度要少80公里左右 经过如此,仍然不可撼动长江万里的地位。

长江秋望古诗?

登高

杜甫(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最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描写长江的古诗?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展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展开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长江相送罢古诗?

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代〕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2.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代〕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4.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送别 / 山中送别王维〔唐代〕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长江万里图作品赏析?

长江万里图是夏圭所创作的宋代古画。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赏析《长江万里图》是一幅长超过11公尺的手卷,画卷的前半段,以接近平视的角度近景特写岩块、林木,以及江行的舟船,表现长江三峡险峻和波涛汹涌的景观;后半段则是以俯视和远观的角度描绘江面上的活动,以及沿途所见秀丽的景色。

从逼近观者的景物,转换到辽阔空旷的视野,这种构图的方式具有戏剧性的效果。在画卷最后,有元代鉴藏家柯九思的题字,鉴定这幅画作者是南宋夏珪。

但是柯九思题字是后人伪造,所以这样的意见值得强烈怀疑。从时代风格来看,这种山水长卷的构图方式流行于明初,而在笔墨技巧方面,本幅的“斧劈皴”用同一方向的侧锋表现,而水纹的描绘也刻意强调浪花的造型和装饰效果,这些特征显示〈长江万里图〉的创作时代为十四世纪末至十五世纪初,可能是一张与明代宫廷画院风格密切相关的作品。

万里长江图作者?

作者 吴伟

传世水墨写意山水画中仅见的长卷巨制,描绘了万里长江沿途的壮丽云山、幽谷山村、城乡屋宇、江上风帆等。长卷构图,起伏多变。

意境浩荡而含蓄,江山壮美而显生机。用笔筒逸苍劲,横涂直抹,峰壑毕露,枯湿浓淡,一气呵成,痛快淋漓。

集中反映了画家以气势取胜的艺术特色。

吴伟(1 459-1 508),明代画家。字士英、次翁,号鲁夫,江夏(今湖北武昌)人。

幼孤贫,后被钱昕收养。性喜画,取笔划地作人物、山水状。宪宗成化(1 465-l 487)中,成国朱公延至幕中,以“小仙”呼之,因以为号。

后为宫廷作画,任仁智殿待诏,孝宗朱祜樘时授以锦衣卫百户,赐“画状元”印,旋称病南返,居南京秦淮河畔。乃明中叶创新画家,学之者甚众,人称“江夏派”,实为浙派支流。

为人有骨气,傲视权贵,狂放不羁,嗜酒贪欢,又乐与山人野夫厚交。这种放浪形骸之外的性格和行径反映到他的艺术创作中,使他的画风倾向于豪放一路。

吴伟擅长人物画、山水画,劲健豪放的画风与戴进相近,故又被称为浙派健将。但他的笔墨更加迅疾酣畅,自成一派,由于他是江夏人,遂有江夏派之称。 吴伟的山水画主要继承南宋院体传统,山石亦作斧劈皴,遒劲健壮,然又有所变化。

吴伟的人物画初学唐代吴道子和北宋李公麟,精于工笔白描,线条纤细,形象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