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古诗接龙离离原上草? 草古诗词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2024年01月30日 02:28:401

古诗接龙离离原上草?

1、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4、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草古诗词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古诗接龙离离原上草古诗解读?

让孩子爱上背诗就是这古诗接龙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离离原上草古诗意思?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离离原上草古诗的意思?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生命力旺盛的春草,就是我对你依依惜别的情意;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

“离离原上草”,是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开篇之句,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茂盛的意思;但通观全诗,这茂盛的就不只是草;还有那浓浓的依依惜别的离情;同时也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和少年人蓬勃的朝气。

“离离”,作形容词时,意思就是各种相貌:盛多貌、浓密貌、井然有序貌、旷远貌、甚至忧伤貌、独特貌……!它最早的出处应该是《诗经•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但这里的“离离”是下垂貌,形容果实累累下垂的样子;《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这里的“离离”应该就是井然有序貌,描写庄稼一行行的样子。

至于“离离”解释为青草茂盛的样子,那就源自于三国时甄宓的《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唐代诗人陈昌言《白日丽江皋》里有“郁郁长堤上,离离浅渚毛”的句子;大诗人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里有“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劳劳亭歌》里也有“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的句子,都是青草茂盛的意思。

到了宋代,把“离离”和草连在一起的诗词就更多了,咱就提一个人,辛弃疾,他在《黄鹤楼》中写到“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他也在《桃源忆故》中写到“离离芳草长亭暮,无奈征车不住”;他又在《排闷》中写到“离离春草随愁出,漠漠余寒与睡宜”,他还在《春晚》中写到“寂寞又过桃李时,东园微雨草离离”。这里的“离离”,都和“离离原上草”里的“离离”,都是一个意思。

离离原上草解释?

这里用叠字“离离”是用来描写春草的茂盛的样子. 整句的意思是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离草古诗?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离离原上草的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离原上草屈原的诗句?

不是屈原的诗句。“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名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白居易。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作者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

  诗的一、二句描写了春草的茂盛,以及春草岁岁循环,生生不息的规律;三、四句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诗的五、六句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诗的最后两句用绵绵不尽的春草表达自己的惜别之情。整篇文章看似写草,实际是借草取喻,用草的茂盛来比喻自己和友人之间的情谊,十分巧妙。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离离原上草谁写的?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

全诗: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释义: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