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三生石最有名的古诗? 古诗《咏柳》的解释?

2024年01月04日 23:32:581

三生石最有名的古诗?

1.叹十年波浪,悠悠何补,三生石上,种种无缘。白发来呵,朱颜去也,一曲狂歌落酒边。(沁园春 刘辰翁)

2.感通未合三生石,骚雅欢擎九转金。(酬张相公见寄 贯休)

3.向三生石上纵挥犀。回首不胜魂断,夕阳芳草萋萋。(木阑花慢 邵亨贞)

4.自抛南岳三生石,长傍西山数片云。(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 齐己)

5.三生石上精魂。一自心盟重订,便神交契合,随寓吾真。(汉宫春 赋吕子敬梅齐月 朱唏颜 )

古诗《咏柳》的解释?

一、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二、作品原文: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简介: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四、文学鉴赏: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豆腐古诗的解释?

朱熹《豆腐诗》

描写了从种豆到制豆腐辛勤过程

原诗如下:

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术,安坐获帛布。

解释如下:种豆子的时候豆苗非常的稀疏,为了豆子能长得茂盛一些,费心了力气和心思,幸而早知道做豆腐的方法,可以安心坐等像帛布一般的豆腐了。

乞巧的古诗解释?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古诗画的解释?

《画》的作者是唐代的王维,意思是:远远地看去山是有颜色的,在近处听流水,水却没有声音。春天已过去,花却仍没有凋谢,人来了,鸟儿没有被惊走。

端午古诗的解释?

、古诗端午

端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译文:

节气中端午节的来历是因谁开始的,自古以来传闻是为了纪念屈原。

只能嘲笑楚江尽管空阔浩渺,也不能洗刷尽忠臣的冤情。

3、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赤壁古诗的解释?

您好,赤壁古诗是指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赤壁怀古》。这首诗描写了三国时期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场景,并通过对历史的怀古和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惨烈场面,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伤害。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则是对历史名将周瑜和二位美女小乔、大乔的缅怀。

诗中的自然景观也是作者感慨岁月流逝的重要表现手法。如“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等句,都是通过对山水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时光荏苒、人事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以怀古为主线,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述和对历史人物、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寒食的古诗解释?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句解释: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小池的古诗解释?

《小池》译文:

泉水从泉眼静静地流淌出来,那么细小,好像泉眼爱惜它,舍不得它流走似的;岸边的绿树把阴影映洒在水面上,似乎是喜爱那一池晴和柔美的碧波。新长出的荷叶还卷着,刚刚在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早就有一只蜻蜓轻盈地立在上面,不愿飞走

斜阳古诗的解释?

斜阳有关古诗:“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意思是:斜阳里我独自一人倚着西楼,眺望远方。远方的群山恰好正对窗上帘钩。

出自:宋代晏殊的《清平乐·红笺小字》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译文:

红线格的绢纸上写满密密小字,道尽我平生相慕相爱之意。鸿雁高飞在云端,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让我这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

斜阳里我独自一人倚着西楼,眺望远方。远方的群山恰好正对窗上帘钩。从前的那个人不知道如今在哪里?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