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特点?

2024年01月03日 11:39:191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特点?

这一时期的文学除文人诗外,五古更加丰富多采;诗体方面、道教从兴起走向兴盛、七律。

魏晋南北朝也是文的重要发展阶段、文论等、玄言诗。

题材方面,学术思潮以及文学观念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辞赋、宫体诗,辞赋,都对人们的思想和文学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标志,玄学及佛教、七绝等,一变板滞凝重的面目而为清峻。

散文较之两汉散文,文学的审美追求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变迁。

文学创作不仅逐渐摆脱大量引经据典的陋习,骈文出现并走向成熟、通脱,出现了咏怀诗,有着明显的变化、用典;辞藻方面,重视作家情感的自由抒发、咏史诗、五绝,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声律、游仙诗,小说、骈偶,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受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的风气的影响,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等,七古也有明显进步,还有南北朝乐府民歌,渐次衰微,带来了诗歌的变化,还出现了作为律诗开端的“永明体”,抒情小赋的出现,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而且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有多方面的探索。

儒学丧失独尊的地位;辞赋创作也呈现出新的格局,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

藻饰、骈文与散文三种形式

初唐时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区别?

这主要来源于魏晋时期与初唐时期的社会环境不同,造就两个不同时期诗人有着不同的人生感慨。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

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大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初唐大体上是指唐代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或称武德至开元初)之间。初唐时国力强盛,唐太宗时期国力逐渐复苏,击败强敌东突厥,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贞观之治。唐高宗时期击败西突厥、高句丽等强敌,建立永徽之治。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诗歌对比?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日益摆脱了 经学的影响开始进入文学独立时代,诗歌散文小说辞赋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诗歌地位犹为重要).魏初时期的文学被称为 建安文学! 是以曹操 曹丕 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 孔融 王桀 刘桢 阮禹所谓 建安七子.七子中最有成就的是 王桀( 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杰作) 这一时期,还有(南朝)谢灵运多有描写自然山水诗.而鲍照擅长七言古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是由南入北的 庾信.(他的诗再形式上可称的上是六朝诗歌的集成者).而乐府民歌(由于南北地理条件和民族文化差异)南朝的吴歌,西曲大都具有柔婉的风格而北朝的少数民族歌曲刚健豪爽!就小说载体来讲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一个重要阶段此时出现了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干宝的和刘义庆的) 而阮籍 嵇康 左思 的作品在精神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传统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 西晋的诗人更有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多数作品柔靡流俗...东晋时期的言诗泛滥等.而此时唯一的诗人陶潜却能够超越流俗,辞官归隐....陶诗风格多数表现的自然平静,但 却表现了诗人 怒发冲冠 的一面.而他的诗对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有着直接的影响!!到了隋唐(以唐为主)而唐代的诗歌空前繁荣,古体近体各种风格的流派则大量涌现.分为初,盛,中,晚各期. 初唐四杰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和稍后陈子昂的诗体是由宫廷走向社会的转变诗体及艺术手法上大胆探索为后期发展铺平了道路!而盛唐时期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是以王维 储光羲 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二是以高适 王昌龄 苓参 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而李白 杜甫的诗更是被后世所推崇!安史之乱进入中唐时期刘长卿,韦应物的山水史(继承王维孟浩然)卢纶 李益边塞诗(高适 王昌龄一派的继续)另外 元,白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更是对社会弊端的一种批评,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到了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要算 杜牧和李商隐了.除了诗歌散文以外, 词 更是一种新诗体(源于民间) 总之!唐代的文学题材广泛艺术成就很高是前任何时代都无法相比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表示命运无常的诗歌?

曹操、曹丕、曹植及建安七子等文人面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实以及亲友从身边突然消逝的痛苦,时光易逝与生命无常之感甚深,对生命之短促、死亡之不可避免,都有过深深的喟叹。建安文学作品感叹生命之短暂,其悲凉程度不逊于《古诗十九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初唐时期诗歌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哪些特点?

“四杰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而崭露头角时,就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四杰”所提倡的刚健骨气实际上已经开启了唐人风骨论的先河。

  “风骨”一词最初并不是用来品评文学艺术作品的,它作为文学批评的专门概念来提出,始于南朝齐梁的刘勰。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对风骨的阐释奠定了风骨在中国古典文艺学和美学中的地位,涵盖了对文学艺术语言形式和思想感情的两方面要求,而且涉及时代的风貌特征。

  在文学史上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建安风骨”。建安风骨即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创作的诗歌以其厚实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而体现出来的。建安时期的诗人大多政治理想高涨,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另外,当时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疾役流行,人多短寿,也使他们产生了人生苦短的哀叹。所以他们的诗作在体现刚健骨气的同时,也难免会透露出一种悲凉之气。

  唐诗的风骨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和发展。“四杰”在这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就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而扬弃了建安风骨中感慨悲凉的成分。

  在同上官体的斗争中,“四杰”已将唐初史家蕴涵着唐诗风骨论萌芽因素的“气质”、“贞刚”说发展成为以“刚健”、“雄壮”、“宏博”为内涵的“骨气”说,从而开始形成唐诗的风骨论,指出唐诗革新的方向和道路。

  “四杰”的美学追求不仅与建安诗人在主体精神上是一脉相通的,而且直接开启了陈子昂的风骨论。

魏晋南北朝什么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之后隋唐之前的政治大分裂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歌?

在北朝民歌中,描写游牧生活的,以《敕勒歌》为代表作: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游子飘零的,如《陇头歌》: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欣域,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男子负心,另有所欢,封建社会恋爱不自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的: 郎为旁人取,负攸非一事。缡门不安横,无复相关意。(《子夜歌》) 我与欢相怜,约誓底言者?常叹负情人,郎今果成诈。(《懊侬歌》) 南朝时代,商业发达,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许多城市都相当繁荣,商人阶层生活更加富裕,这就刺激了他们对于爱情的浪漫的追逐,而他们中有些是来往客商,经常离别远行,因而江边送别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歌词就是这种现实的反映。如: 布帆百余幅,环环在江津。执手双泪落,何时见欢还?(《石城乐》) 闻欢下扬州,相遇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奠愁乐》) 有描写因失恋而产生的悲愁和痛苦的,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女子之口说出她们的焦的甚至绝望的情绪。如《子夜歌》: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南朝民歌也善于利用景物传达出深婉的情思,如“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子夜四时歌·冬歌》) 北朝民歌简单质朴的语言造就了凌厉的气势。如“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跋黄尘下,然后别雌雄”(《折杨柳歌辞》)

魏晋南北朝时期体裁特点?

公文骈化现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重要的文学现象,是古代散文发展到 魏晋时期的时代产物。

从汉朝开始,散文就出现了部分骈化的现象,出现了意对句不对的概貌,到魏晋后,虽然经历了三曹时期通脱慷慨文风的影响,骈文的发展并没有中断,反而汲取了三曹七子文风中的精华,发展成为了华美流畅的文体魏晋,并独领十三朝文之风骚。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之后隋唐之前的政治大分裂时期。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或汉。222年,孙权在建业称王,229年称帝,建立吴国。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篡位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晋灭吴,全国统一。从220年到280年,称三国时期。

290年,司马炎病死。从291年起,发生了连续十几年的八王之乱,西晋的国力遭到巨大的消耗,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趁机进入黄河流域,316年西晋灭亡。317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东晋开始,420年东晋灭亡。

从420年到589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420年到479年,是刘裕建立的宋,479年到501年是萧道成建立的齐,501年到557年,是萧衍建立的梁,557年到589年,是陈霸先建立的陈。

西晋灭亡后,北方进入了多个民族政权频繁更迭的时期,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称为五胡16国时期。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这是北朝的开始。534年,东魏建立,由权臣高欢控制。535年。西魏建立。由权臣宇文泰控制。北魏正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北齐。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取代西魏,建立北周。577年,北周灭了北齐。581年,北周大杨坚取而代之,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所谓魏晋,就是指220年到420年。所谓南北朝,就是指420年到589年。所谓魏晋南北朝,就是指220年到589年。中国史学工作者习惯说南北朝时期或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少有人说魏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都督?

由皇帝直接控制六军,由大司马或太尉掌管,编制按将军、司马、伍、卒设立武官,多以朝庭清重大员担任。同时分封宗室亲王或异性大族都督州镇要地,以图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官职以大将军为最,官位在三公之上。

其次为骠骑大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后将军,皆金印紫绶,官品次于九卿,职掌京师及边防事务。

凡加都督中外诸军事之衔者,为指挥全国军队的最高长官,代表皇帝掌握最高军权。

下设中军将军总统宿卫,左右卫将军统领宫殿禁军,领军、护军(初称中领军、中护军)等分领宫门及京师城内禁军,四护军统领城外诸军。

西晋增设四征(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及四镇(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将军。四征将军负责征剿、镇压,四镇将军负责地方安定。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军事,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军事,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军事,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此外,还有四平、四安等将军,以统分置于各地的外军。

杂系将军称谓有勇武、壮威、宣威、明威、定远、宁远、游骑、游击等,名目繁多。

“校尉”军职在各朝职权不同,两晋时期校尉地位较高,仅次于将军,司隶校尉(守卫京师军职,相当于现在的怀卫戍区司令)级别更高,已非一般军官之任。

另外掌管少数民族地区的沿边屯军将领亦称校尉,如乌桓校尉、西戊校尉、南蛮校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