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梁诗风代表诗歌?
齐梁诗风的代表诗歌有《八咏应制》《上隋文帝书》《入朝洛堤步月》等。
齐梁诗:其特点是: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以及“二句一联,四句一绝”的格式。自永明迄唐初,作品大多均属这种齐梁体。齐梁诗虽然回忌声病,崇尚俪偶,但全篇不限句数,押韵不拘平仄,上、下句不相对称,上、下联不相粘连,不象律诗有严格的形式。
齐梁是一个大时代,就整个齐梁诗歌时代还是有不少优秀诗人和作品的,如庾信、谢朓等人的作品,对诗歌形式的创造,特别是对诗歌韵律的发现是齐梁诗人的一大贡献。
齐梁诗歌的代表作?
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称为永明体,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是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诗歌代表人物是谢朓,他出身于累世高华又富有文化素养的谢氏名门,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文学修养极高。
谢朓代表作:《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灵运代表作:《登池上楼》《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
齐梁绮靡的诗歌原文?
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代表作有《率尔为咏》,诗如下:
借问仙将画,讵有此佳人?倾城且倾国,如雨复如神。 汉后怜名燕,周王重姓申。挟瑟曾游赵,吹箫屡入秦。玉阶偏望树,长廊每逐春。约黄出意巧,缠弦用法新。迎风时引袖,避日暂披巾。疏花映鬟插,细佩绕衫身。谁知日欲暮?含羞不自陈。
齐梁关系?
齐梁
五代时期建立的朝代
晋恭帝元熙二年(公元420年),东晋北府兵将领刘裕废恭帝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以别于唐宋之赵宋。从此,中国的南方进入南朝时期。南朝先后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更替,每个朝代都很短暂,各存在了几十年。齐、梁两朝定都建康(今南京)。齐朝历七帝、时23年,梁朝历四帝,时55年。两朝帝皆萧氏子孙,死后归葬故里丹阳。
齐梁故里?
丹阳市是江苏省的县级市,由镇江市代管,位于江苏省南部,古称“云阳邑”,被称为“齐梁故里”,是因为南朝齐和南朝梁的两代帝王都是萧姓,丹阳人,比如南朝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南朝梁的开国皇帝萧衍等人。
至今丹阳市境内南朝遗址众多,比如开泰桥、葛城遗址、萧氏宗祠、龙庆禅寺等。
上官体诗歌?
1、风静鶢鶋去,官廉蚌蛤回。——出自唐·韩愈《送郑尚书赴南海》
2、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出自唐·杜甫《旅夜书怀》
3、岁星主福德,官爵奉董秦。——出自唐·卢仝《月蚀诗》
4、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出自唐·杜甫《壮游》
5、润色非东里,官曹更建章。——出自唐·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
6、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出自唐·耿湋《春日即事二首》
乡愁体诗歌?
1.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出自宋代李觏的《乡思》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4.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西江夜行》
三体诗歌?
其一·地球往事
三日凌空成混沌,昼夜无常灾无穷。
烈焰焚天皆成烬,酷寒掠地全为霜。
文明苟延二百轮,终将生机寄星辰。
偶得蓝星一啼鸣,便以千舰向征途。
其二·黑暗森林
征途漫漫四百载,蓝星存亡一念间。
上下一心齐奋进,终得星舰二千余。
全舰并进浩荡出,清水一滴尽覆灭。
幸以同毁建威慑,一人救得万众生。
其三·死神永生
岁月匆匆六十载,两星生灵往来频。
恨意渐消惧同毁,盼出圣母保余生。
弱女纤手握生死,豺狼獠牙露锋芒。
空有仁心难执剑,亿年家园一朝毁。
齐梁的文风?
南朝齐、梁时代曾出现“齐梁体”诗歌,在内容上,齐 梁体多以吟咏风云、月露,反映宫廷生活为主,题材狭窄;在形式上,讲究“四声八病”、“蜂腰鹤膝”,追求音律精细,辞藻巧艳。齐梁宫体诗一反汉魏建安以来的质朴诗风,一时“宫体所传,且变朝 野”。
与齐梁体的文风一致,南朝统治者偏安南方,耽于享乐,不思进取,政治上腐败不堪,实行“九品中正 制”,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政治,竟然出现士族子弟生而为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听到马叫而吓得以为老虎来了的情景。齐梁文风和腐朽作风“互相促进”,加速了南朝的衰落和灭亡。同 样,曾经强大繁荣的古罗马帝国到了后期,社会生活混乱糜烂, 宫廷艺术盛行,注重雕琢与形式,最终为 蛮族所灭。
由此看来,果然是“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风往往成为一个时代隐秘心灵的反映。针对齐梁以来的萎靡文风,韩愈、柳宗元等改革者发起“古文运动”,倡导恢复文统,言之有物,开启了“唐宋八大家”的 辉煌,唐朝和宋朝也成为封建时代发展的高峰。可见,文风不仅能见证一段“高光”历史,也能诉说一 段“晦气”历史。
台阁体诗歌代表?
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号称“三杨”)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杨士奇(1365-1444年),名寓,字士奇,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官至华盖殿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