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意义?
诗歌鉴赏是语文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要想做好诗歌鉴赏题,就必须要学会读懂“诗家语”。
那么,什么叫诗家语?
所谓诗家语,就是诗歌的语言。它通常具有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抒情性等特点。
所以,如果我们不能读懂这些语言。我们就不能品读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也就难以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
我们该怎样去理解诗家语呢?
一,了解诗歌语言含蓄凝练的特点。
诗歌的语言含蓄。所以往往言近旨远意在言外。一般来说,很多诗歌都用少量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情感。这样做就能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的空间。
然而,也正是这一点,让诗歌的语言变得更加的含蓄。所以,它的凝练和含蓄。往往表现为一个普通的词,包含很多联想的意义或者隐含的意义。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就不能很好的理解诗歌的含义。
比如:空山新雨后,这个空字,表现的是雨后青山的空寂旷远。
隔夜黄鹂空好音,这个空字,就是“徒然,白白地”的意思。
死去元知万事空,这个空字,就是指空虚,不包含任何东西或没有结果的。
所以,在不同的诗句当中,同样一个字,它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诗歌语言。
二,了解古代诗歌语言文言与变形的特点。
古代诗歌语言脱胎于文言文。所以它具有文言文的文言性。 于是,文叶文的相关现象,也可能在诗歌当中出现。
同时,诗歌为了对仗和押韵,有时有必要在文字上有所变动。他在语法上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语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他的目的是为了形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的空间。
所以,要读懂诗歌,就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比如,弦弦掩抑声声思,这个思字,就不是思念的意思。而是悲伤的意思。
比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就运用了省略动词与介词的方法。
三,了解古代诗歌语言抒情与暗示的特点。
诗歌语言的意义在于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不止单纯在于外在事物。所以鉴赏的时候,就要了解他的抒情和暗示的特点。从而体会诗人的感情内涵。
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也更白,为什么?月无处不明,但故乡的月更明,为什么?原来都是因为忆弟思乡。
诗人以这种幻境作为真境,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我们只有理解了这些诗歌语言的抒情和暗示的特点。才能真正了解作者的情感。
古代诗歌南浦的意象赏析?
古诗中的南浦是一种意象象征,就像传统文化的梅兰竹菊一样,因古人常用,也集体认同就确定下来了。南浦在古诗中多指水路送别场地,像陆路送别的灞桥一样,寓含离别之意。屈原《九歌 河伯》中有名的诗句“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就是这个用法。
临终作古代诗歌赏析答案?
《临终作》是袁陟的自挽诗。此诗从墓地风光写到吊唁友朋,再写到将与他灵魂朝夕相伴的松月,特别对生前爱听的山泉声表示极大的留恋,全诗抒临终之情,其心态平和,沉静,无一般人临终前的凄凄惶惶,悲悲切切之态,表达了作者峻洁的人格和面对死亡时达观超旷的乐观精神。
原文如下:青霭千峰暝,悲风万古呼。其谁挂宝剑,应有奠生刍。皎月东方陨,长松半壑枯。山泉吾所爱,声到夜台无。
21古代诗歌五首,名句赏析?
三.古诗原文和译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ang) 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四.古诗赏析
时间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诗人,面对辽阔的山河,前思古人,后念来者,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越调天净沙于右任赏析?
于右任参观成吉思汗陵墓时曾赋《越调·天净沙》
兴隆山上高歌,
曾瞻无敌金戈,
遗诏焚香读过。
大王问我:
几时收复山河?
注释译文
【翻译】越调·天净沙·春
山绿了,阳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风。楼阁上少女凭栏眺望,高卷起帘栊。院子里杨柳依依,秋千轻轻摇动,院外有飞舞的春燕,啼喈的黄莺,小桥之下流水潺潺,落花飞红。
越调·天净沙·秋
遥看天际那一抹红霞,一座村庄孤独的坐落在夕阳下.
那轻淡的烟雾下,只见几只受冻的乌鸦。
想起白天飞行着的鸿雁.
飞翔着,飞翔在着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中
古代诗歌及赏析全部写出来?
1、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2、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3、声与色的结合(绘形绘色)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4、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
5、点与面的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古代诗歌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名句赏析?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爱国诗句_爱国诗句2 杜甫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吉鸿昌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顾炎武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自题小像》 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 秋瑾 《柬某君》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吴趼人 《痛史》 一寸赤心惟报国。 陆游 《江北庄取米》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病起书怀》 以国家之务为己任。 韩愈 《送许郢州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陆游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杜甫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李白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 千里江山图 “大鹏一日乘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五千年里数骄子: 武羞霸王, 文怒苏轼。 龙飞凤舞挥巨笔, 天下第一! 忽闻天外雷声急, 生灵亿万齐欢喜。 为赴大义轻生死: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多少豪情在诗集? 天开地辟!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初一课文,古代诗歌四首赏析?
一、曹操《观沧海》曹操
【整体感知】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名句含义】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诗歌主旨】
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整体感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三、《次北固山下》
【整体感知】《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白话译文】
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
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
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
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
【名句解析】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旧的事物的消逝与毁灭,终身伴随着新的事物诞生。夜晚过去,太阳在海上升起,旧的一天过去新的一天到来。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开始。这句诗在叙述新旧事物的交替,表达对未来憧憬,寄寓对未来的希望。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两句用归雁捎书寄托情思,表达了客子怀念家乡的深情。
【诗歌主旨】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四、《天净沙。秋思》
1、【整体感知】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2、【白话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3、【诗歌主旨】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曲胡和越调胡有什么区别?
有三点不同
第一、越胡是唱河南越调的主要配音设备,曲胡是唱河南曲剧主要配音设备。
第二、越胡四根弦,曲胡两根弦。
第三、曲胡是双声和弦,曲胡是弦乐声。声音也不同。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句子赏析?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赏析】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悲秋的作品,秋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和终结,难免让人感到悲伤。整首小令只有五句,但是却描绘出了一副凄凉动人的场景,表达出旅人远在他乡的凄苦心境。这首小令的前三句都是名词和形容词,作者根据意向将它们排列起来,表达出了自己丰富的情感,抒发了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总之,《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尽管它属于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主题】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写法】
1.对比映衬。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
2.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