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的《长信宫怨》?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清.纳兰性德
这首的题目是:《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这首词中有两个典故。
“秋风悲画扇”:借用汉朝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却遭到赵飞燕的妒忌、馋害而打入冷宫。南北朝梁的刘孝焯就曾经写过《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于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
“骊山”“泪雨零霖”“比翼连枝”:都是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白居易的《长恨歌》已经把这个故事传颂千古了。
班婕妤悯繁华之不滋,藉秋扇以自伤,作《团扇诗》: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荚笏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原有诗文集一卷-,《隋书·经籍志》著录,然已散失。今存作品,除《自悼赋》和捣素赋外,尚有怨歌行。怨歌行一作《团扇歌》
怨歌行班婕妤全文注音?
yuàn gē xíng
怨歌行
xīn liè qí wán sù,xiān jié rú shuāng xuě 。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cái wéi hé huān shān,tuán tuán sì míng yuè 。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chū rù jūn huái xiù,dòng yáo wēi fēng fā 。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cháng kǒng qiū jié zhì,liáng biāo duó yán rè 。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qì juān qiè sì zhōng,ēn qíng zhōng dào jué 。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被弃典故原文?
赵氏姐妹入宫后,飞扬跋扈,许皇后十分痛恨,无可奈何之余,想出一条下策,在寝宫中设置神坛,晨昏诵经礼拜,祈求皇帝多福多寿,也诅咒赵氏姐妹灾祸临门。事情败露以后,赵氏姐妹故意讲,许皇后不仅咒骂自己,也咒骂皇帝,汉成帝一怒之下,把许皇后废居昭台宫。
赵氏姐妹还想利用这一机会对她们的主要情敌班婕妤加以打击,诬陷班婕妤参与“ 巫盎” 案。汉成帝听信谗言。
然而班婕妤却从容不迫地对称:“我知道人的寿命长短是命中注定的,人的贫富也是上天注定的,非人力所能改变。修正尚且未能得福,为邪还有什么希望?若是鬼神有知,岂肯听信没信念的祈祷?万一神明无知,诅咒有何益处!我非但不敢做,并且不屑做!”
汉成帝觉得她说的有理,又念在不久之前的恩爱之情,特加怜惜,不予追究,并且厚加赏赐,以弥补心中的愧疚。
班婕妤是一个有德操的贤淑妇女,经不起互相谗构、嫉妒、排挤、陷害的折腾,为免今后的是是非非,她认为不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缮就一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也不怕赵飞燕姐妹的陷害了,汉成帝允其所请。
团扇出现在西汉时期,又称绢宫扇、合欢扇,是当时妃嫔仕女的饰品。班婕妤由于赵飞燕姐妹诬陷迫害,为自保请求居住深宫,作《团扇歌》。之后历代,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势的象征。而团扇与凄楚的人生境况的关联,就是源于汉代的班婕妤。
班婕妤移居长信宫后,悄然隐退在深宫之中。每天长信宫门打开,她便开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扫地,生活刻板而单调。她感到自己仿佛秋天被弃的扇子,孤独寂寞。便作诗赋以自伤悼,借以度过光阴,常常触景伤情。
她在《团扇歌》(亦名《怨歌行》)中自比秋扇,感叹道:“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用洁白的细绢剪裁的团扇,天热时与主人形影相随。凉秋时节,则被弃置箱中。后世便以“秋凉团扇”作为女子失宠的典故,又称“班女扇”。
班婕妤的真名是什么?
西汉时期有位著名的女文学家叫班婕妤),她是楼烦(今宁武)人。婕妤是皇帝后宫嫔妃的称号之一,因缺乏记载,班氏的真实姓名已不可考。 班婕妤很有才学,十七、八岁时被汉成帝选入宫廷,立为婕妤,深得宠受。一次,成帝乘车到后宫游玩,要班婕妤坐到他身旁同往,班婕妤辞谢道:"圣明君主的身旁站的都是良臣武将,到了夏、商、周三代的末代君主时,才有了宠妾,今天陛下要和我同车,几乎和三代末主相似,我不敢从命。"成帝的母亲王太后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樊姬是春秋时楚庄王的妻子,为了谏阻庄王四处畋游,她不吃禽兽的肉。后来,汉成帝另有新欢,班婕妤主动要求去侍奉太后,50多岁时死去。 班婕妤 是较早的五言诗创始者,她的《怨歌行》是早期五言诗中难得的佳品。班婕妤的兄弟伯、游、稚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班稚的儿子班彪,孙子班固,孙女班昭,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汉书》即为班氏所修。只是他家从班婕妤这一辈起,已定居长安西郊,便成为右扶风人了。
成语班门弄斧的班是指才女班婕妤?
班门弄斧 bān mén nòng fǔ
成语解释: 班:鲁班;即公输子;春秋时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成语出处: 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表示能力不如人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班婕妤是山西哪里人?
班婕妤是山西楼烦(今山西省宁武)人,她曾经是汉成帝刘骜的宠妃,也是西汉著名的才女,只不过后来赵氏姐妹出现之后,班婕妤逐渐被冷落深宫。然而不管是得宠时还是失宠后,班婕妤始终保持宠辱不惊的生活态度,她的不争不抢,反而成就了她。
班婕妤来自于楼烦,楼烦位于今山西省境内。班婕妤还是少女的时候就被选入了汉宫,汉成帝刘骜对她一见倾心,渐渐的相处下来,刘骜更是被班婕妤的才华所折服。在赵飞燕姐妹二人没有出现之前,班婕妤才是那个被汉成帝刘骜捧在掌心里宠着的人。
然而这令人艳羡的宠爱并没有让班婕妤迷失自我,她在得宠时始终保持着清醒,所以后来失宠之后班婕妤也没有感到多么的失意。
班婕妤真正的聪明之处,在于她始终保持着不争不抢的处世态度,她永远是那样的淡泊清醒。在失宠后,班婕妤主动请旨去服侍太后,此后的日子里,班婕妤跟着太后一起烧香礼佛,她开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词赋创作上,班婕妤的代表作有《团扇歌》。
才女班婕妤是班固之女吗?
西汉成帝妃,有著名的〈团扇诗〉传世。
班婕妤是名门之女,少有才学,汉成帝时被立为婕妤,赵飞燕姐妹得宠后,嫉恨班婕妤人品才学,班婕妤恐日久见危,求侍奉太后于长信宫,《团扇诗》应是作于长信宫中,这首小诗词彩清新,情致哀怨,而表现的却委婉含蓄,有一种怨而不怒的气度。
《团扇诗》
新裂齐纨素, 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 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 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 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 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楼烦(今山西省宁武)人,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班固和班超的姑母。汉成帝的妃子,善诗赋,有美德。立为婕妤。
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她的父亲是班况,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驰骋疆场,建立过不少汗马功劳。
班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是有口皆碑的。当初汉成帝为她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天天同她腻在一起,班婕妤的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经据典,开导汉成帝内心的积郁。班婕妤又擅长音律,常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进入忘我的境界,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止是她的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亦可亦友的地位。
班婕妤的《自伤赋》原文是什么?
原文: 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命之淑灵。
登薄躯于宫阙兮,充下陈于后庭。
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
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于增城。
既过幸于非位兮,窃庶几乎嘉时,每寤寐而垒息兮,申佩离以自思,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
悲晨妇之作戒兮,哀褒阎之为邮;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
虽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兹?历年岁而悼惧兮,闵蕃华之不滋。
痛阳禄与柘馆兮,仍襁褓而离灾,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
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日晻莫而昧幽,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邮。
奉共养于东宫兮,讬长信之末流。
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
愿归骨于山在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重曰:潜玄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闼扃。
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
广室阴兮帷幄暗,房栊虚兮风冷冷。
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纨素声。
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
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
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
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
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
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
勉娱情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
绿衣兮白华,自古兮有之。 出自西汉女辞赋家班婕妤所创作的《自悼赋》。 译文: 我承奉先祖和父辈的美德啊,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德修养。
我这贱薄的身份有幸被选入皇宫,补充在后宫嫔妃的阵容中。
承蒙了圣皇的厚恩啊,沐浴了日月灿烂的昌盛修明。
家族获得隆盛荣耀, 在增城承受了皇上的宠爱。
得到的待遇已是非分之想,这就是我一生最快乐的时期。
我常常睡梦里都叹息不已, 手拈着佩巾默默沉思。
对着宫里陈列的美女画像拿着镜子左顾右看,时时回头向身边的女侍从提些问题。
可叹夫人不能干预朝政的戒律,可悲褒姒、阎妻犯下的过失。
我赞美舜妃娥皇女英的美德,并以周文王母亲太任和周武王太姒为楷模。
虽说我愚昧丑陋赶不上她们美丽贤淑,又怎敢放弃忠心而忘记圣皇的恩宠。
多年来我一直恐惧不安,忧虑茂盛的年华不能延续培植。
伤痛阳禄和柘馆的际遇啊,如襁褓之中就遭遇嫉妒的灾祸。
难道是我惹下了什么不赦祸害,命里注定使我的夙愿不能强求。
太阳的光芒忽然转移了照射的地方,于是黄昏来临,眼前一片幽暗。
我仍然被恩泽遮盖着的心里满怀厚德,实在不愿因罪过和过失而将它们抛弃。
甘愿在东宫皇太后身边日日侍逢,自请托付在长信宫宫女的末排。
与宫女一道天天洒扫太后的寝室,直到生命的死期最后来临。
只希望把我的尸骨埋葬在山脚下,让我的坟墓依傍在苍翠的松柏下。
隐居的宫室啊幽暗又冷清,理应是大门不开小门紧闭。
华丽的宫殿和玉砌的台阶上都已落满灰尘,荒芜的中庭里也是绿草丛生的堂厅冷冰冰卧室里更是阴森森,破烂的窗格里寒风呼呼的吹个不停。感慨天子的帐幕和绸衣还闪烁着红光,白色的丝绢飘动时仿佛传来衣服摩擦的沙沙声。
目光痴呆的凝视着安静的密室,皇上再不肯驾临啊这都是为谁显摆在那里? 俯视殿前红色的台阶思念着皇上留下的脚印,仰望这般冷寂的宫室忍不住两眼泪如泉涌。看看左右两边一张张和悦的面孔,也只好举起精美的酒杯借酒消愁。人生一世啊,就像飘浮的云烟匆匆而过。我已经独享了人间的高贵和灿烂,居住在这平民眼中最好的地方。 自我勉励着理应知足认命,纵情欢乐和荣华富贵都没有止境。诗经里《绿衣》和《白华》的诗篇,早已有贵妇人失宠伤感的启迪。
班婕妤最经典的一首诗?
怨歌行
[ 汉·班婕妤 ]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是西汉时期汉成帝刘骜的嫔妃。她长相优美,文采出众,所以皇帝对她宠爱有加,为了能够让班婕妤经常陪伴在他身边,还特意让人做了一个大一点的辇车,希望能够与班婕妤共乘出行。
而班婕妤却严格恪守后宫嫔妃的本分并拒绝了,她认为圣贤之君的身边都是重臣在侧,只有像夏、商、周三代末君的身边才经常有妃嫔在侧。
汉成帝听完他的话之后,觉得非常有道理,所以对她更加宠爱。
后来,班婕妤诞下一子,然而不幸的是,这个孩子很快便夭折了,失去孩子的班婕妤在宫中痛不欲生,整日以泪洗面,这让汉成帝渐渐对班婕妤失去了兴趣。
此后,汉成帝又在民间发现了美女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并将其接入宫中。从此,在后宫中再也没有其他嫔妃的位置,而班婕妤在日益激烈的后宫中选择急流勇退,她请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
在只有孤灯陪伴的岁月中,班婕妤读了很多诗书,也写下不少词赋,然而他的心中始终无法得到慰藉,这首《怨歌行》便是在此期间创作而成。
汉宫贵妃班婕妤的“妤”怎么读?
汉语拼音:婕妤:jiéyú
亦可写作:“倢伃”
来源:汉代宫中女官名,是帝王妃嫔的称号.一直沿用到明代。其名之意,据《汉书·外戚传》颜师古注,“倢,言接幸于上也。伃,美称也。”汉代婕妤往往晋封皇后。汉武帝置,为妃嫔之首。《汉书·外戚传序》:“至武帝制倢伃、傛华、充依,各有爵位……倢伃视上卿,比列侯。”
婕妤是宫中嫔妃的"职称",据说当时宫中分为嫔妃名号分为十四等:昭仪、修仪、婕妤、舞涓、婧娥、容华、美人、八子、充衣、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等。
是古代皇宫对妃子的称呼,类似贵妃等,是一种称谓。
周朝:《周礼》记载:天子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秦:没有这方面的确切记录.
西汉:经几朝皇帝修订,后宫名号有十四等级:昭仪、婕妤、婧娥、容华、美人、八子、充衣、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宫、顺常、无消。
东汉:只有四级: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三国魏:妃嫔名号十二级: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
晋:开始复古,沿用《周礼》体制,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允华;其下是美人、才人、中才人。
南朝宋: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媛、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其下还有美人、才人、良人。
南齐:贵妃、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仪、淑媛、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其下还有美人、中才人、才人。
南梁与陈相同
北魏:左昭仪、右昭仪、三夫人、三嫔、六嫔、世妇、御女若干,没有记载具体名号。
隋朝:独孤皇后死后才制定后宫名号体制,贵妃、淑妃、德妃为三夫人;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九嫔;婕妤十二人及美人、才人十五人为世妇;宝林二十四人、御女二十四人、采女三十七人共称女御。
唐朝:贵妃、淑妃、贤妃、德妃、惠妃为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以上各一人);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为二十七世妇;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为八十一御妻。
宋朝:没有一定的体系,特别是宋徽宗,创造了许多古怪的称号。一般的情况下初入宫称侍御,有品位即封“郡君”,南宋叫“郡夫人”,递升上去是美人、婕妤、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充仪、充容、婉媛、婉仪、婉容、顺容、贵仪等等不一;皇后以下等级是妃: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一个名号一个人,没有多出来的“妃”(宋高宗的母亲是贤妃,就是后宫第三位,仅次于皇后和贵妃)。
辽:元妃、德妃、文妃、惠妃等,没有级别,以下无名号。
金:贵妃、贤妃、德妃为三夫人,以下与唐朝相同。
元朝:蒙古人不学汉人的文字功夫,除皇后外一律称“妃”,没有名号等级,就是姓氏+妃。
明朝:跟随元朝风气,朱元璋也不搞文字功夫,名号也只有“妃”一种,只要被“召幸”就可以封“妃”。贵妃、淑妃、贤妃、德妃、敬妃、宸妃、庄妃、虞妃等等,贵妃等级最高,淑妃、贤妃居次,其他的不外乎美好的字眼加个“妃”,没有明确的等级高低。
清朝:清朝的妃嫔分得比较细致,仅次于唐朝。皇后以下的,皇贵妃一人(因顺治董鄂氏,所以皇贵妃等同于副后,并且是贵妃或妃快去世时,皇帝为安慰她们才会封为皇贵妃),贵妃两人(同时在位),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与庶妃无限制。
婕妤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是汉武帝的钩戈夫人专用的称为,地位仅次于皇后,在汉元帝时仅次于皇后和昭仪,魏晋南北朝时期尚在九嫔之列,唐降之九嫔之下,明在妃,嫔,昭仪之下,属后宫第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