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诗

东坡画扇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2023年11月30日 11:05:121

东坡画扇

【题解】

出自宋何薳(yuǎn)《春渚纪闻》。讲述的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为制扇匠人在扇面上题字、作画,使扇子很快卖出,解决了制扇人亮凳的欠债故事,体现了他对老百姓的关心,后用来比喻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

【原文】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有陈诉负绫绢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随意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宋何薳《春渚纪闻·卷六 东坡事实·写画白团扇》

【注释】

1、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苏轼曾两次在杭州任职,第一次是熙宁四年(1071)任通判;第二次是元祐四年(1089)任杭州太守。此事应发生在任通判(掌管诉讼)之时。)

2、陈诉:状告。

3、负:拖欠

4、某:我。

5、适:适值,恰好碰上。

6、不售:卖不出去。

7、姑:姑且,暂且。

8、发市:开张。谓做生意来了顾客。

9、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

10、草圣:草书。

11、逾:走出。

12、好事者:喜欢某种事业的人。

13、去:离开。

14、逋(bū):拖欠。

【译文】

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拖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肯偿还。先生于是把那人召来询问,(欠钱者)说:“我家是以制扇为职业的,正赶上我父亲去世,而又从今年春天以来,连着如森下雨,天气寒冷,做好的扇子卖不出去,不是故意欠他钱。”先生仔细地看了他很久,说:“暂且拿你做的扇子来,我来帮你开张。”一会儿扇子送到,先生拿了空白的夹绢扇面二十把,顺手敬橡旅拿起判案用的笔书写行书、草书,画上枯木竹石,片刻就完了。就把写画好的扇子交给那人说:“去外面快卖了还钱。”那人抱着扇边流泪答谢边往外走。刚出了府门,就有喜欢诗画的人争着来用一千钱买一把扇子,拿的扇子马上卖完了,来得晚的人想买也买不到,甚至到了非常懊悔地离开的地步。卖扇子的人于是全部还清了欠款。整个杭州郡的人都称赞感叹(这件事),甚至有感动得流泪的人。

【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业 (2)适父死 (3)至懊恨不胜而去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曰(把)

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答案】

1.(1)职业 (2)适逢(恰逢、正赶上) (3)离开

2.C

3.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

4.父亲去世或“适父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小编为你整理了苏东坡画扇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一梁燃、原文

东坡官钱塘日,有人诉负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而询之,云:“ 吾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扇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戚渣困取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成,即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资也。“其人抱扇而涕下。始逾府门,人以千钱竞购一扇,立尽。[1]

二、译文

苏东坡到杭州就职时,有人告状说别人欠了他两万块钱未还。苏东坡召见那个欠了钱的人询问,说:“我家凭制作扇子生存,恰巧父亲去世,并且从今年春天开始,天天连着下雨,天气十分寒冷,做好的扇子又卖不出去,并不是故意欠钱的。高念”东坡仔细看了他很久,对他说:“暂且把你做的扇子拿过来,我来帮你开市卖。”过了一会儿,扇子送到了,苏东坡拿了二十把空白的夹娟扇面,用公文用笔书写草书并画枯木竹石,一会儿就完成了。交给那个人说:“快去外面卖了扇子还钱。”那个人抱着扇子感动流了眼泪,刚越出府门,就有许多人争着用一千钱购买扇子,很快就卖完了。

三、注释

1. 钱塘:古地名,今浙江杭州市

2. 东坡官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3. 有人诉负钱二万不偿者:有人告状说别人亏欠了他两万两钱不还的人。

4. 诉:状告,告状。

5. 负:亏欠。

6. 公:对苏东坡的尊称

7. 吾:我。

8. 适:正逢,恰巧。

9. 熟:仔细。

10. 姑:暂

11. 发市:开市。

12. 须臾:一会儿。

13. 判笔:公文用笔。

14. 涕:眼泪。

15. 逾:过。

16. 竞:争着。

17. 不售:卖不出去。

18. 草圣:草书

19. 询:询问。

20. 非故负之也:并不是故意欠他钱

21. 以...为业:用...为生

22. 自:从

23. 取:把

24. 竞:抢

25. 为:帮

四、文言知识

1.释“官”。上文“东坡官”中职。古代的官场就像现代的国家政府一样。

2.“须臾扇至,公添加,如: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翻译:(东坡)用公文用笔书画草和枯木竹石,一会儿就画好了。

3.非故负之也:不是故意欠他钱。之:代词,代“他(债主)的钱” 非:不是 故:故意 负:欠

译文

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并吵个人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还,苏东坡把那人招来询问,他说:“我家以制扇为生,我父亲刚刚亡故,而自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又冷,做好的扇卖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钱.”东坡凝视他许久,说:“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开张起来.”配蔽脊片刻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绢扇面二十把,顺手拿起判案笔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挥而就.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还钱.”那人流泪拿扇边答谢苏东坡边往外走,刚过府门,就有多事的人争相用千钱购扇,手里拿的马上卖完了,而后来的想买,买不到,无不非常懊悔而离开.卖扇人用卖扇的钱终于还清了欠款.整个郡的人都感动了,甚至有到哭的地步.

注释

⑴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⑵陈诉:状告.

⑶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 ⑷某:我. ⑸适:适值,恰好遇上 ⑹姑:暂且.⑺发市:开张. ⑻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

⑼逾:通“逾”(yú):走出. ⑽逋(bū):拖欠. ⑾不售:卖不出去.

⑿草圣:草书. ⒀ 公:对东坡的尊称. ⒁适:适逢.(恰逢,正赶上)

⒂故;故意. ⒃其;其中. ⒄去培渗:离开. ⒅须臾:一会儿.

⒆立:立即. ⒇好事者:多事的人 (21)以:用

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拖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肯偿还。先生于是把那人召来询问,(欠钱者)说:“我家是以制扇为职业的,正赶上我父亲去世,带野而又蠢档喊从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寒冷,做好的扇子卖不出去,不是故意欠他钱。”先生仔细地看了他很久,说:“暂且拿你做的扇子来,我来帮你开张。”一会儿扇子送到,先生拿了空白的夹绢扇面二十把,顺手拿起判案用的笔书写行书、草书,画上枯木竹石,片刻就完了。就把写画好的扇子交给那人说:“去外面快卖了还钱。”那人抱着扇边流泪答谢边往外走。刚出了府门,就有喜欢诗画的人争着来用一千钱买一把扇子,拿的扇子马上卖完了,来得晚的人想买也买不到,甚至到了非常懊悔地离开的地步。卖扇子的人于是全部蠢拿还清了欠款。整个杭州郡的人都称赞感叹(这件事),甚至有感动得流泪的人。

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还,苏东坡把那人招来询问,他说:“我家以制扇为生,我父坦旅消亲刚刚亡故,而自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又冷,做好的扇卖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钱.”东坡凝视他许久,说:“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开张起来.”片刻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绢扇面二十把,顺手拿起判案笔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挥而就.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还钱.”那人让知流泪拿扇边答谢苏东坡边往外走,刚过府门,就有多事镇败的人争相用千钱购扇,手里拿的马上卖完了,而后来的想买,买不到,无不非常懊悔而离开.卖扇人用卖扇的钱终于还清了欠款.整个郡的人都感动了,甚至有到哭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