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纳兰性德的古诗词? 长歌行古诗词纳兰性德?

2023年11月29日 11:06:011

纳兰性德的古诗词?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 ·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长歌行古诗词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长相思 作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纳兰性德的古诗词有哪些?

他写了很多词,最叫我感动是悼亡词。

他写了不少悼亡词,最悲壮的是词《蝶恋花》,最悲壮的句子是“不辞冰雪为卿热”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不辞冰雪为卿热

这也有故事,说的是魏晋时名士荀粲,荀粲也是不舍得让妻子下葬。他曾立志要娶天下最绝色的女子。当他遇见情人眼里的西施曹氏,他用最隆重的婚礼娶回了这位女子,婚后生活也是堪比纳兰公子。可惜,好景不长,不幸的是妻子得了重病,高烧。荀粲就在冰天雪地里,脱光衣服让自己身体温度冰下来,然后,用冰冷的身体来给妻子降温。可惜的是,这样的深情也没挽回妻子的生命。不久妻子去世了。

这个行动太感天动地,后来热播电视剧甄嬛传中,也用了这个情节。女主角甄嬛在凌云峰路上病倒发高烧,果郡王为了替她降温,反复躺在冰天雪地里,不辞冰雪为卿热。这一段情深,令人难以忘怀。

这首词,先借月说起悠悠我思。辛苦那月亮,最叫人怜惜,因为,圆满的时间短,残缺的时间长。一昔如环,说的就是只有一夜满月如环形。昔昔都成玦的“玦”是玉佩半环的意思。以自然景观象征人间生活美满时少而痛苦时多的冷酷现实。若是爱情能像月亮那样始终皎浩,即使你处于冰雪之中,我也要用热情来暖化你。

不畏冰雪,只想重燃真挚情感。

下片借燕子依旧在,来衬托人不在和难返,对亡妻的哀思和自身孤单的凄凉跃然纸上。只能,在妻子的墓前,从冬季唱着你我当年的歌谣,到来年秋季也不停歇。到春天,希望能双双化蝶。

这首《蝶恋花》与苏轼的《江城子》、贺铸的《鹧鸪天》并称为古代三大悼亡词。这首词铭记了他对亡妻生死不渝的真情,道尽了他的哀思和深情。细细读来,也许身为女性,更喜欢纳兰性德,相对于苏东坡江城子回忆过往,十年生死两茫茫,纳兰性德的不辞冰雪为君热,更是男子一腔热血。

如果在今天,深爱亡妻,不知道又要拉多少好感。所以,纳兰公子,千古翩翩浊世佳公子也!

描写樱花的诗词古诗词纳兰性德?

摊破浣溪沙·樱花赞

纳兰性德

冬宿寒天魄未眠,一朝春雨洗尘烟。

风暖熏开花万朵,醉人寰。

似锦嫣红盈媚眼,幽香淡淡逗蜂癫。

梦卧花丛何所处,富士山!

纳兰性德描写蒲公英著名古诗词?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

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纳兰性德《清平乐》

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纳兰明珠?

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后避太子保成讳该性德。字容若。(就像白居易字乐天,也称他为白乐天。)纳兰明珠有三个儿子:长子纳兰容若,次子纳兰揆叙,三子纳兰揆方。

纳兰性德《秋思?

《浪淘沙·秋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全文是:秋已深,新凉乍作,冷风吹着荷叶,鸳鸯栖于叶盖之下,成对成双,纵霜冷风急也不分离。而燕子却辞梁还乡,飞往南方了。面对此景此情,不知是怨还是恨,令人迷惘了。题作“秋思”,实为伤离之情思。词中假以鸳鸯、燕子不同情景之兴象,写离愁别恨之意。

入秋 纳兰性德?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清代 · 纳兰性德

过尽遥山如画。

短衣匹马。

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挂。

待归才罢。

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此是一首别有情趣的抒发离愁别恨的小词。

上片写的是征途之景,“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词人身着短衣,乘着骏马,奔驰在征途上,那历历如画的青山,已被自己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一“尽”字说明了行程之远,一“匹”字,彰显了征途之寂寞。“萧萧落木不胜秋”,承“遥山如画’而来,显得大气磅礴。“景物之萧瑟和意境之深远,历历如绘。“莫回首、斜阳下”,只顾策马而行吧,千万不要回头,那夕阳西下,落木萧萧的景象会让人断肠的。

下片则是从闺中人一方写来的,是作者假想中的情景。“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此句字面的意思是:我是特别地牵挂你啊,这种柔肠百转的思念之心只有等你回来以后才能停止。在下片的开端,纳兰便用如此直白的语气写出了思念之情,这种感情如此浓烈,所以在分离之后,更显得孤寂和落寞。在这首词的最后,纳兰自己也写道:“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闲愁越想越多,只有当两人重新见面之后,才能化解,离人话说不尽,说得尽的只有彼此之间对对方的牵挂。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我”指的是谁?若是容若自己,怎还会有“待归才罢”之语呢?显然,这句话说得并不是词人自己,而是与自己遥隔千里的妻子。

因此,其高明之处不在于按题中应有之义诉说了柔肠千转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归家团聚之日的渴望,而在于最后做了一笔反面文章。强调自己怕发付不了他日两人相聚,灯前絮话时她的那种“说不尽、离人话”的无限深情,因而又添新愁。这较之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意思更深了一层。所以此篇极有浪漫特色,极见情味。

清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病逝,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作品。

纳兰性德课文?

长相思·山一程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yú)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