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感怀的古诗句?
李星汉 恭贺峦川老君山三十六米高 老子铜像铸造吉祥 灼耀青铜铸老君,嶕然峻峙驾祥云。
为人处事诚惟贵,生有存无道独尊。正善清超三界外,奸邪浊度两旁分。庄严净土思难量,返璞归真入圣门。郭玉琨 都市豪民行乐曲(次青莲韵) 宝马鸣朱户,纵横驰式微。舞厅携翠袖,别馆拥红衣。拖拍嫌星小,昏濛醉月归。何愁金埒尽,出入不孤飞。龙目晴朝灿,凤钗春晚香。西园语莺燕,东壁宿鸳鸯。池碧依红榭,花娇偎绿房。酣歌无日夜,梦里度青阳。雪白飞琼海,枫青览楚宫。珠明思佩月,途远会乘风。弱水舟常满,瑶池座不空。万金图一乐,九宇几人同? 馥馥芳菲远,迟迟春意多。采花蜂已入,抱粉蝶更过。燕向梁间语,莺来窗下歌。夜阑弦莫住,起舞倩娇娥。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即事感怀诗?
即事感怀诗,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诗缘情,任何题材的诗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而创作的。
只要心中有需要抒发的情,任何事物都可以触发诗人的创作欲望。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即事”诗题材广泛,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如怀亲、思乡、送友、酬赠、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皆可统称为“即事感怀诗”。
往往是诗人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名言佳句。
我们在中学课本中接触过许多即事感怀的作品,如《将进酒》《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夜喜雨》《登高》《逢入京使》《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雨霖铃》《定风波》(苏轼)《书愤》等都属于这类作品。
作为高考鉴赏材料,即事感怀类诗歌也是入选频率最高的。
因此,考生必须明确此类诗歌的特点,熟练掌握鉴赏方法。
阅读这类诗歌,我们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是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最后才能赏析评价诗歌的写作妙处及艺术手法。
做该类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第二,要关注环境、景物描写或使用的典故;第三,要紧扣文本,不论是写事、写人、写物、写景,最终都是为感怀服务。
答题时要有条理,一般先概括总说,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的特征,最后再分析事物的意义。
例如描写了什么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理想追求。
一、分析思想主旨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主旨是什么? 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主要内容,这首诗写了什么事;第二步,分析诗歌各部分运用了什么手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三步,分析诗歌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二、分析形象情怀 从诗中意象入手,判断诗歌的题材,由此推知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人物特点;第二步,概括人物形象、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三、分析写作技巧 要着重明确诗歌中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的表达效果。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解释这一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情景;第三步,分析表达效果,突出了什么特点,抒发了什么感情。
四、分析语言特色 1.总体把握整首诗的语言风格。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风格)?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具体分析字、词、句的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中某个字、词、句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第一步,释含义(解释该字、词、句在诗中的含义);第二步,描景象(把该字、词、句放入原诗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情境(点出该字、词、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一、怀人思乡类诗 意象 特征:大雁、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春草等,描写对象通常为漂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思妇。
怀人思乡诗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对家乡家人的思念之情;表达自己的孤独无依的悲伤情感;表达自己在他乡任由时光流逝而郁郁不得志的情怀等。
二、感时伤事、人生际遇诗 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
感时伤事、人生际遇诗的情感特征是:遭遇仕途坎坷挫折的文人墨客表达的或是人生多艰、命途多舛的悲叹,或是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或是豁达大度、从容开阔的胸襟。
三、建功报国诗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缅怀古代明君圣主、英雄豪杰的丰功伟业;也会出现国难当头、奸臣当道、昏君无能的社会现实;还有战乱、民生、北伐等相关字词。
即事感怀诗特点?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感怀张继古诗解释?
唐代诗人张继所写的五言绝句《感怀》
原文如下:
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
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全诗翻译解释如下:
处世的调子跟大家不同,心态也很平静,整天呆在京城,却不认得王侯们的家门.说明诗人没有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不逢迎权贵.
即事感怀诗的常用手法?
1、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绪;②“怀”,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 2、即事感怀诗的鉴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在赏析这类作品的“抒怀”特点的时候,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月夜》“今夜郛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环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朱弁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由此引发的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感慨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第二,“事”与“怀”的结合是否高明。如许浑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第二句全是写景,两岸青山,满林红叶,一江碧水,着色鲜艳,如见图画,但美景恰成离别之情的反衬,第四句没有接着写情,而只是叙事写景。在酒已全醒,人已远去的时候,风雨西楼,更没有可以留恋之处,只好默默地独自走了下来。只写凄黯之景,而迷惘之情自在其中。作者对于离别的感伤,全诗中虽一字不提,却仍然强烈地感染了读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第三,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送别之作,若是矫情造作,必然无从动人。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我们要细加领会。例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别的对象是作者游览此地时寄居之家的一位村人,常酿美酒款待李白。当李白离开时,汪伦前来送行,可见虽是邂逅相逢,也十分投契,李白以此诗作答,恰如前人所言:“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以浅白的语言流露出真挚诚恳的情怀。
忆母感怀古诗?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元日感怀》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刘禹锡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衒彩衣。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生日感怀古诗词?
1、《生日》[宋] 苏辙
扶杖今年见国人,悬弧早岁忆兹晨。佛身三世归依地,邻寺百僧清净因。蘧子知非惭已晚,白公起定惜余春。舞雩一濯平湖水,乡党惊呼白发新。
白话释义:
拄着拐杖今年被国人,悬弧早年回忆这早晨。佛身三世归依地,邻寺老和尚清净就。你知道不是感到太晚蘧,白公胜起定珍惜我春天。舞雩一洗平湖水,乡亲们惊呼白发新。
2、《如梦令》[宋]:朱敦儒
好笑山翁年纪。不觉七十有四。生日近元宵,占早烧灯欢会。欢会。欢会。坐上人人千岁。
白话释义:
突然觉得好笑山翁这把年纪了,不知不觉间到了七十四,生日接近元宵,看到了早上的火烧云晚上的灯火欢会,欢乐的聚会啊,希望坐上的人都能活到千岁。
3、《生辰漫咏》[明]沈周
今朝六十八,历岁知既夥。青春不还人,七十近在左。流光迅昼夜,忽忽迸石火。我与石火争,寄活真螟蜾。但愿无疢疾,诗骨瘦亦可。浮云载富贵,过眼颐不朵。先人有薄田,数口颇缠裹。关门事清咏,天地自容我。
即事古诗?
即事诗,就是以面对的事或物为题材所吟的诗。
介绍几首以即事为题的古诗供参考:
即事
文/宋·陆游
身向人间阅事多,杜门聊得养天和。盛衰莫问萧京兆,壮老空悲马伏波。日暮城楼传戍角,风生岭路下樵歌。君知此段神通否?竖拂能降百万魔。
即事
文/宋·虞俦
问讯莺犹懒,寻芳花较迟。忽惊雷送雨,渐喜水平池。窃禄惭无补,归耕未有期。春工谁道巧,不染鬓成丝。
即事
文/明·赵云仡
荆门日午唤人开,步出林亭石满苔。昨夜山中风雨恶,一溪流水泛花来。
初夏即事的古诗?
初夏即事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这是王安石描写初夏景色的诗。前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写了岸边的景色:曲折的岸边有石桥、茅屋,溪水潺潺;后两句先从嗅觉上写,暖风阵阵、麦子的气息扑鼻而来,让人感到非常惬意。接着写视觉上的感受:绿树青草比春天的百花更美丽。初夏季节,还没到雨季,溪水水流不大,麦子长势喜人,绿树青草,令人欣喜,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