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赏析如下: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该词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身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全诗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也是豪放派古词的代表作之一。上阕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
拓展资料:
全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达到点明题意之目的,其根本则在于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面。“故垒西边”两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中不难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周瑜统领水军英勇善战的战斗风姿。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从神游中又回到现实。英雄人物已经随着长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画的江山和无所建树的“我”。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阕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一段具体描写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周瑜。作者没有直接写周瑜的胯下马、掌中枪,而是武官文写:周瑜年轻英俊、气概俊伟、雍容娴雅、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指挥才干和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作者着力写周瑜其目的全在于凭吊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难酬的郁闷愁苦的情怀。周瑜年轻有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却又遭贬。如此之磨难自然会哀愁的。他也只有借古来自我排遣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句表达了作者极其矛盾和苦闷的心情。面对大好河山,缅怀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孙权信赖,年轻时便建功立业,而自己虽有抱负,但有志难伸,毫无作为,相比之下,无限感慨。心情由激昂奋发转入消极苦闷。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尾句,一方面表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却常常用达观来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作者也不例外。同时也应看到另一面,那就是还不失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炼字赏析?
词的上片写景。苏轼从长江写起。“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淘”即冲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往往把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与江水联系起来。历史就如同长江之水,连绵不绝,一浪推着一浪不断前进。词人借滚滚滔滔的长江之水的永恒,引出“千古风流人物”来,并用 “浪淘尽”来描写“千古风流人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而消逝。词人由眼前滚滚江水想到过去的英雄人物,这样,不但将读者带回历史长河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思 索,而且表现出宏伟的气魄,激越的感情,并为全词奠定了昂扬的基调。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这里由长江引出了赤壁。“故垒”即指古时的军垒。“故垒”与上文的“千古”照应,从而表明眼前所见是历史的遗迹。“西边”指出了赤壁的方位。“赤壁”这里是指湖北黄冈西北长江北岸赤壁矶,一作赤鼻矶。“人道 是”即人们传说是。这里,不但说明了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也暗示了这里的赤壁不一定是历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战的赤壁,仅仅是传说而已。“周郎赤壁”中的“周郎”指周瑜,东吴著名将领。在“赤壁”前加周郎,目的是引出所要表现的古代的“风流人物”周瑜。
“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雪。”“千堆雪”比喻堆积很多雪白的浪花。这几句是词人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 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 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词人抓住了富有动感的“崩”、“裂”、“卷”几个动词,并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惊心动魄的自然景象。这样,不但为描写英雄人物营造了气势磅礴的环境,而且提高词的审美境界,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词的气势之美。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画”紧承上面的景物描写,并收束了写景,也是对上面的描写挽结。这样,不但表明景物的雄奇之美,而且把没有描写到的景物包括进来,并予以高度的赞美——“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不但表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真有“时势造英雄”之感,而且具有承上启下,由景物描写进入到对人的描写中。
词的下片是抒情。“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遥想”就是回想到遥远的古代时。“遥想”不但具有领起下文的作用,而且把读者的思维一下拉到了那遥远的过去。在词中,当然重点引出了年轻的周瑜。“公瑾当年”指风华正茂的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小乔初嫁 了”中的“小乔”指周瑜的妻子。一个“初”字,衬托出当时周瑜正风流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词人以美人小乔衬托出英雄周瑜年轻风流,英俊洒脱的面貌。“羽扇”指长羽毛的扇子。“纶巾”指古代人用的青丝带头巾。这里,词人从装束 上对周瑜进行了特写,集中表现了周瑜那儒雅的风度,也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时的潇洒从容。
“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灭。”“谈笑间”指时间很短。这里指整个战争结束之快。“樯”指船的桅杆,“橹”指船的桨。合起来代之战船。“灰飞烟灭”表明曹军的惨败情景。这里词人抓住了赤壁之战中火攻水战的特点,表现出周瑜的精明强干,运筹帷幄的指挥才能。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词人由历史回到现实,由凭吊周 郎而联想到自身。“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语句上说,是一句倒装句,它应为 “ 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华发”即花发,花白的头发,喻指年龄大了。意思是说,周瑜那么年轻就完成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而我虽有抱负和才能,却未能施展,岁月蹉跎,花发早生。这里词人不但言生命 短促,人生无常,而且也发出了自己虚掷年华的无限悲 叹。
“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樽”即酒杯,这里代酒。“酹”即以 酒洒地之意。这与“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相呼应。“人间如梦”表明人生是短暂的,只有滚滚江水和天上的明月才是永恒的。“一尊还酹江月”,词人借酒抒情,并表现出
15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赏析如下: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该词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身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全诗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也是豪放派古词的代表作之一。上阕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
拓展资料:
全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求念奴娇赤壁怀古手法赏析?
一、总括与特写相结合
词的开头,作者由不息的长江而总写“千古风流人物”,既写历史的久远,也写出了英雄人物之多。随后作者把焦距拉近,来特写“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是“千古风流人物”的具体化。“故垒”是古时军队营垒的旧址,这正是词人泛舟游览之地,也是词人追思古人的地方。三国时期周郎在此用兵,战败曹操,有着不同凡响的业绩,周郎自然是千古传颂的风流人物。还有,词人在对赤壁岸边陡峭的岩石、惊人的巨浪、如雪的浪花加以描绘之后,惊叹祖国万里江山曾一时有多少英雄豪杰。词人从总的方面写出了在这如画的江山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究竟谁才是英雄豪杰呢?是当年的周公瑾,这是特写。人们一提到赤壁,自然会想到周瑜,赤壁为周瑜而闻名,周瑜因赤壁而流芳。想当年美女小乔嫁给了周公瑾,可谓是美女衬英雄,这更加衬出周瑜的风姿潇洒。在此,周瑜是在“多少豪杰”的背景之下的一个特写镜头,周公瑾是无数英雄豪杰中的一个,无数豪杰中理所当然包含着周公瑾。总括与特写相互映衬,突出主题。
二、虚写与实写相结合
作者为了表现对万里江山的赞美之情,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江山如画”是虚写,它虽极具概括,但并不具体,给人以轮廓感。而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是实写,它具体地描绘出了长江奔腾不息的气势。“乱石穿空”,极言乱石之高耸与陡峭。“惊涛”让人感到惊骇的波浪;“拍岸”表现出浪之猛烈强劲。“卷起千堆雪”写出波浪冲击巨石,激起无数的雪浪花。这些真实地写出了岩石、江水、浪花的形象。还有“遥想公瑾当年……樯橹灰飞烟灭”几句是想像,自然是“虚”,却不失真,因此也是写“实”。“遥想”一词点明是在追思往事,是“虚写”,而“公瑾”“小乔”真有其人,果有其事,当然是“实”。“羽扇纶巾”,实写周瑜的装束。“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夸张手法言周瑜不费吹灰之力火烧曹营,却是虚实结合。
三、概貌与细节相结合
词人在写人物与景物时,采用了概貌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周瑜“雄姿英发”概括地写出了他年轻潇洒有为的形象,而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则是细节描写。还有“江山如画”是概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则是细节描写。
总之,《赤壁怀古》一词,以其独特的描写手法,吊古伤怀,思慕古代豪杰,感念自自我的人生经历,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情怀。
有关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
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奔腾不息、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
“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
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
“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惊涛骇浪赏析?
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创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词的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念奴娇赤壁怀古衬托手法的赏析?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北宋豪放词的代表,流传近千年。这首词获得如此高的地位,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因素。其中衬托之法的巧妙运用也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面对赤壁,词人遥想往昔,这里曾是三国赤壁大战的古战场,而这场战争的关键人物——东吴统帅周瑜,让词人追慕不已。
词作不是直接怀念古人,感慨自身,而是运用了衬托之法,曲尽其妙。为了引出赤壁古战场,先从眼前的长江着眼,用长江作赤壁的陪衬。但作者笔下的长江又不是自然的大江,而是历史的象征。长江之水淘金了千古风流人物,也见证了英雄豪杰的辉煌业绩。而英雄豪杰中,让词人仰慕的是三国周郎——周瑜。因此,词人在“赤壁”前冠以“三国周郎”,让周郎来独占这千古赤壁。很多人认为,这里是由长江而引出赤壁,其实词人的心里早把赤壁独给了周郎。词人不仅用大江的磅礴气势来为心中的周郎赤壁壮威,还以千古的英雄豪杰作陪衬。一时多少豪杰,大都被无情历史长河荡涤干净了。只有青春年少、英姿勃发、干练儒雅的周郎立于词人心中。
为了描摹心中的英雄豪杰的英武形象,词人在下片更是精心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衬托:一是英姿勃发的风流俊才,刚刚迎娶了国色天香的美女小乔。用美人衬托英雄,更见出周郎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令人羡慕。二是指挥赤壁大战时周郎的仪态。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而不是周身铠甲,如临大敌,这样的仪态装束衬托出周郎大战时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形象。三是战争的过程,本来是惊心动魄的一场恶战,而周郎却是在谈笑之间就让曹军灰飞烟灭。曹军在周郎面前不堪一击,衬托了周郎用兵如神、战功卓著。这里通过美人、装束、言谈、战争的结果衬托出词人心中的风流人物——周郎。
词人遥想心中的英雄,想想自己已年近半百,华发满头,功业无成,因而不由发出感叹:人生如梦。于是撒酒大江,寄心于这水中的明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穿惊拍赏析?
“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