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白居易赏析?
白居易《对酒》赏析
对酒,多指古人酒兴之至作书示怀之意。由唐时白居易兴起,渐而作为一种诗作题材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沿用。
《对酒》
唐 白居易
人生一百岁,通计三万日。
何况百岁人,人间百无一。
贤愚共零落,贵贱同埋没。
东岱前後魂,北邙新旧骨。
复闻药误者,为爱延年术。
又有忧死者,为贪政事笔。
药误不得老,忧死非因疾。
谁人言最灵,知得不知失。
何如会亲友,饮此杯中物。
能沃烦虑销,能陶真性出。
所以刘阮辈,终年醉兀兀。
赏析
大意是说,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人生短暂,就像石头相撞的那一瞬间所发出的一点火光,人生就这样过去了。人生不论穷富,不必太过于斤斤计较,应该尽量放宽胸怀,随时保持心情的愉快,这才是处世之道。
对酒1(之四)
白居易2
百岁3无多时壮健4,一春能几5日晴明6。
相逢且莫7推辞8醉,听唱阳关9第四声10。
注释:
1、对酒:这是唐开成七年(公元820年)元日,白居易写的五首七绝《对酒》诗中的第四首,其他几首是:“巧拙贤愚相是非,何如一醉尽忘机。君知天地中宽窄,雕鹗鸾凤各自飞。(之一)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之二)丹砂见火去无迹,白发泥人来不休。赖有酒仙相暖热,松乔醉即到前头。(之三)昨日低眉问疾来,今朝收泪吊人回。眼前流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之五)”(见《全唐诗库—第454卷》 )
2、白居易: 唐代诗人,(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3、百岁:古人以为人生不过百岁,因以为死的讳称。《诗•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高祖本记》:“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
4、壮健:壮,強壮;健,刚强,康強。《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壮健,強壮、健康。
5、几: 多少, 若。《古诗十九首•迢迢千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6、晴明: 晴,生活上以无云、有云仍见阳光,或雨止而云散者为“晴” 。明,光明,明亮。《易•系辞下》:“日月相推而明。”晴明,天气晴朗,天空明亮。
7、且莫:千万不要。宋•梅尧臣《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之二:“且莫似怀度,沧波无去踪。”《凊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我儿且莫出门便了。”
8、推辞“拒绝;辞谢。 唐 白居易《送敏中归豳宁幕》诗:“前路加餐须努力,今宵尽醉莫推辞。”李准《李双双小传》:“大伙既然选住咱,那就是看咱能给大伙服务,也就不用推辞了。”
9、阳关: 西汉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敀的交通门户。此处是出自王维的《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全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此诗当时即被乐府谱为乐曲传唱,使之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并命其名为《阳关三叠》。古本阳关,其声宛转凄断,不类向之所闻。
10、第四声: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 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此处的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先写景,后抒情,情由景生,景添离情,具有“以乐衬哀,倍增其哀”的艺术感染力。作为送别诗,它是动人的;作为劝酒词,它也是动人的。
对酒赵牧赏析?
对酒赵牧是一首唐代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含义。 其主题是诗人通过饮酒来感悟世间万物的无常和人生短暂。从“相逢何必曾相识”、“今宵诚饮”等字眼可以看出,诗人倡导不拘礼节地和任何人共饮一杯。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句。这些句子表达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总之,这首诗歌展现了诗人良善、豁达的人格,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信息。
余光中《高楼对海》诗歌赏析?
《高楼对海》作者:余光中高楼对海,长窗向西黄昏之来多彩而神秘落日去时,把海峡交给晚霞晚霞去时,把海峡交给灯塔我的桌灯也同时亮起于是礼成,夜,便算开始了灯塔是海上的一盏桌灯桌灯,是桌上的一座灯塔照着白发的心事在灯下起伏如满满一海峡风浪一波接一波来撼晚年一生苍茫还留下什么呢除了窗口这一盏孤灯与我共守这一截长夜无论写什么,日记,书信,诗篇都与他,最亲的伙伴第一位读者,共同商讨迟寐的夜色,纷乱的世局比一切知己,甚至家人更能默默地为我分忧有一天白发也不在灯下一生苍茫还留下什么呢除了把落日留给海峡除了把灯塔留给风浪除了把回不了头的世纪留给下不了笔的历史还留下什么呢,一生苍茫?
至于这一盏孤灯,寂寞的见证亲爱的读者啊,就留给你们 1998年2月2日现代诗的三度空间,或许便是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加上纵横交错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吧。
不肯进入民族特有的时空,便泛泛然要“超越时空”,只是一种逃避。
以往的现代诗,太像抽象画了。《自序》这首作品基本就是按照上面的三度空间写作的。通过高楼对海、晚霞、灯塔、桌灯、白发等一系列的视觉转换,依次营造出厚重的现实感、地域感、历史感。
诗人的情感在空间和时间的置换中体现出一种错乱感。暂时心情不好,先写到这里。未完待续……
mowing诗歌赏析?
Mowing《割草》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写农村生活的短诗。
诗中描写日常生活,尤其是描写农村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在他生前,有文学评论家批评他把这些普通生活琐事写进诗里去,是不高雅的表现。弗罗斯特在一次采访中说:“要是诗歌不能懂得一切,懂得整个世界,【你们】诗歌就是无用的废物。”
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写的是独自一人在田里割草时的所想所感。他把镰刀拟人化了。诗一开
始,弗罗斯特就说他好像听见镰刀在【与】大地窃窃私语。用镰刀割草,当然会发出声响,所以,诗人说听见镰刀在【与】大地窃窃私语,既可以说是诗人割草时产生的一种幻觉,也可以说是借用拟人化了的镰刀的【耳】语,说出自己的想法。
他先说听不清镰刀在说什么,可能是在说太阳太热,也可能在说四周太静。接着,用“它”—镰刀—来说出这首诗的主旨,也就是诗人的观点:劳动才是真实的生活,劳动是最愉快的事情,劳动就是最诚挚的爱。“它”不幻想会有人恩赐给他闲适而不用劳动的生活,也不幻想有神仙精灵会送来不劳而获的黄金。因为这些都是“超过真实”的东西,因此也是“软弱无力”的。“它”想要的只是用最“真诚的爱”来割草。诗人认为:最甜蜜的美梦,只有靠劳动才能实现。
最后,诗人以“镰刀边【耳】语边把草割下,让它们在阳光下晒成干草”来结束这首诗。
至于诗歌的第11和12句,写到兰花草和【绿】蛇,我想诗人只是想描写割草时令人愉快的真实情景罢了。
thesnowman诗歌赏析?
必须怀有冬日的心境,
方能领略眼前的万树一片冰晶雪白;
只有经受长久的严寒,
才会欣赏松枝银装素裹在斜阳中闪烁的光采;
寒风啸啸,落叶嘶嘶,
冬天的强音声震天外;
苍茫大地响起同一的奏鸣,
雪上的聆听者把悲情全都抛开:
自身虚无才能审视不存在的虚无,
自身不存在方可洞察虚无的存在。
tobeornottobe诗歌赏析?
to be or not to be出自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雷特》第三幕中。
“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一再困扰着哈姆雷特,当然这里所述不仅仅是生存与死亡的问题,而是连带着每件事的价值评判,到底做还是不做,去还是不去,牺牲还是不牺牲?理性的思维能够指导行动,但是过多的思虑就会延误时机,多虑的人内心往往是懦弱的,对后果太多的顾虑导致其不愿作出重大决定。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雷特就是这样徘徊不前,往往在即将触及本质的时候又能很油滑地闪开。于是“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奥利弗诗歌赏析?
奥利弗的诗歌值得赏析。因为奥利弗的诗歌充满了自然质朴的风格,以及对人性深层次的探究。她以自己的独特视角、感性的语言写出的诗歌,唤醒了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性的思考,让读者深入感受到生命中的美好与温暖。如果想深入了解奥利弗的诗歌,值得推荐她的经典作品《野鸟集》。这本书里收录了许多她的经典诗歌,可以从中领略到她的独特风格和思想。同时,还可以关注到她的诗歌主题,如自然、生命、心灵等等,这些主题是奥利弗诗歌的核心所在。细读奥利弗的诗歌,可以引发我们的灵感与思考,这是她诗歌的最大价值所在。
solitude诗歌赏析?
诗歌欣赏-Solitude孤独
(原文选自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和诗人Ella Wheeler Wilcox,1850-1919,她的诗歌平实质朴清新自然,有13首选入《最受喜爱美国诗歌选集》,这首《孤独》诗的结尾通过贴切比喻散发了非凡的气度,人生磨难和快乐总是相互伴随,时光短暂,拥有了快乐的心,就拥有了整个世界)(中文译文仅供参考)
Laugh and the world laughs with you;
Weep, and you weep alone;
For this brave old earth must borrow its mirth,
It has trouble enough of its own.
Sine, and the hill will answer;
Sigh! It is lost on the air;
The echoes bound to a joyful sound,
But shrink from voicing care.
欢笑,世界会和你一起笑;
哭泣,独自哭泣;
忧伤古老地球必须寻找快乐,
它有足够麻烦。
唱歌,山会有回答;
叹息,回空中飘落;
欢快声音有回声,
而忧郁声音会消失。
Rejoice, and men will seek you;
Grieve, and they turn and go;
They want full me asure of all your pleasure,
But they do not want your woe,
Be glad, and your friends are many;
Be sad, and you lose them all—
There are none to decline your nectared wine,
But alone you must drink life’s gall.
欢喜,人们会跟随你;
悲伤,他们会转身离去;
他们愿意分享你的快乐,
没有人需要你的苦楚。
快乐,你的朋友会很多;
悲伤,你会失去他们所有,-
没有人会拒绝你的美酒,
然而生活的苦却需要独自承受。
Feast, and your halls are crowed; fast, and the world goes by.
Succeed and give, and it
诗歌启航赏析?
你好,《诗歌启航》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歌,通过海洋航行的隐喻,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命的热爱。下面是对《诗歌启航》的赏析:
首先,诗歌开篇即以“海洋”为比喻,将诗歌和航海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作者在第一句中写到:“我们的航程,从海上开始”,将人类的历史与海洋联系在一起,强调了海洋在人类生命中的重要性。
其次,诗歌的语言优美动人,充满了诗意。例如,“望着远方的波涛,我们的心情沉浸在美好的梦想中”、“我们的征途,是一条色彩斑斓的海洋”等,都是诗歌中美丽的表达。这些语言不仅让人们感受到海洋的壮阔和无限,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最后,诗歌的结尾也是精彩的。作者用“梦想”和“希望”来结束这首诗歌,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诗歌的结尾让人们感受到,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险,只要有梦想和希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走向美好的未来。
总之,诗歌《诗歌启航》通过海洋航行的隐喻,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命的热爱。其语言优美动人,充满了诗意,是一首值得品味的诗歌。
触电诗歌赏析?
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历史印迹,才导致了他在“和那些有形的人”握手时,让他们的手也被烫伤。于是不敢同别人“握手”了。
这里的“握手”一词,自然指的是同别人的交往和交流,而“烫伤”则意味着交往和交流的被拒绝。
“有形的人”虽是泛指,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的人,一个人因为在身上留下了历史的印迹而造成和同时代人的交往和交流的困难在精神上所造成的痛苦是不待言的。
他因此而“总是把手藏在背后”,也注意味着他的自我拒绝交往和交流。
他因为怕伤及别人而自我封闭,照道理说应当能够“自扫门前雪”式地安稳度日了罢。
可是还不行,当他“祈祷/上苍,双手合十”时,依然给自己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