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待勒燕然归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赏析?

2023年11月19日 13:52:291

待勒燕然归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赏析?

这两句诗的赏析如下:东汉时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勒石记功而回。 “燕然未勒”是说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词人把将士们的军旅生活及其心境跃然纸上。 表现戍守边地的艰苦,流露出对功业未成的惆怅和对家乡的思念。

出自唐代吴融所写的《灵池县见早梅(时太尉中书令京兆公奉诏讨蜀余在幕中)》

终南望余雪,诗歌主旨?

《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咏雪诗。此诗主要描写终南山的余雪,通过山峰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景色虽好,不知有多少寒士受冻。全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练含蓄,朴实俏丽,意境清幽,给人以清新之美。

何时仗尔看南雪赏析?

“何时仗尔看南雪”出自于清末民初徐珂编撰《清稗类钞》。

意思是:什么时候随着手杖散步看南雪,我和梅花两个都是白头。梅花是因雪而白,我是因愁而白,二者相映成趣。

《清稗类钞》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从清人、近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仿清人潘永因《宋稗类钞》体例,编辑而成。记载之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全书分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五百馀条。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赏析?

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

原文: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释义:

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登泰山记》

1、紧扣题目,结构严谨。

作者从始至终紧扣“登”这个“目”,本文开始介绍泰山的山水形势,为“登”字作铺垫,寥寥几十字收笔。作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是其共同特点。

但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本文却发现,本文的“形散”是有限度的,无非在取材上较为自由罢了。而本文所取材料一没有离开泰山,二没有离开“登”山,故取材上的散是有限度的。

2、语言精简,用词生动。

如写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最后一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最能体现这个特点,七句话就描绘了七个画面,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写出来了。

3、修辞巧妙,手法得当。

这篇文章有多处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各具特点。比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

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何时杖尔看南雪全诗赏析?

全文:博罗城外四百三十二峯插空碧,老人星精堕地化为石。

麻姑玉女弱腕扶不起,葛陂之龙夭矫乃作籐百尺。

石楼铁桥高嵯峨,老人腾空去无迹。

却遗此杖落空山,瑶童僚妇采药丹。

梯还拾来市上百钱买,道逢黄发开心颜。

吾闻蛮籐百种番禺产,钩带寒崖与石栈。

一枝挑得罗浮云,落地铿然谁所铲。

当时见尔酥醪观外饫霜露,惟有鲍姑帬边蝴蝶眼。

即看此杖挂壁蟠蛟虬,楖栗太輭桄榔柔。

朝斗坛前山月幽,师雄有梦生清愁。

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博罗城外四百三十二峰插空碧,老人星精堕地化为石”,先交代罗浮山的来历——“老人星精堕地”所化,再点出罗浮藤的由来——“葛陂之龙”变化而成。

南极仙翁腾空而去,只留罗浮藤在空山。后来,此藤被“瑶童僚妇”捡来,拿到市场上售卖,正好遇上慧眼识珠的诗人(“黄发”),当时,诗人见它在酥醪观外饱尝风霜,便将其收来自用。

此时,正值冬天,朝斗坛前的山月显得格外清幽,想必罗浮山上的梅花也该绽放了。“朝斗坛”,在罗浮山上,相传汉时仙人朱灵芝居此。“师雄有梦”中的“师雄”当指赵师雄,“有梦”暗指赵师雄于罗浮山梦仙的传说,梦仙而仙不在,醒来徒增闲愁(“清愁”)。

诗人忍不住发出感慨“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我什么时候才能拄着你去看雪,到时我与雪一同白头。

“两白头”,最是让人恻然:梅花白头,自然是因雪的缘故,那诗人白头,到底是因雪还是因岁月?抑或是因人生的风霜?

这时的梅花也顾不得与雪争春,它只是静立在雪中,仿佛在凝视树下的老人。

这时的老人也没了闲情去写诗,他只是拄着藤杖,望着梅花,任白雪飘落满头。

相看两不厌么?或许是吧,但这不厌之中又包含了多少寂寞与沧桑。

如何赏析祖咏的《终南望余雪》?

【原文】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应试诗。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

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

若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则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赏析】《终南望余雪》是一首咏雪诗,咏的是还没有融化的余雪。诗的前三句从“望”字着眼,句句写雪景,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

最后一句露出作者原意,抒发了感慨,由雪霁后寒气加重,想到城中人的受冻。

全诗紧扣诗题:正面写终南山之雪,以“城中增暮寒”反衬终南山余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如何写雪?

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时期。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情形。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飞雪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激昂的战斗情绪。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中间两句为第二部分,描写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三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间,急缓相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赏析?

意思是什么时候我能拄着藤杖去看南国之雪,在苍茫的大雪里,任凭那雪花飘落头上,与那凌霜的梅花一起白头。

这不是古诗里的诗句,是后人仿写的佳句,类似的还有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长着金色龙鳞的龙不是会长在水池里的,一旦遇到风雨,就会一飞冲天,笑傲苍穹。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诗句“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作者:吴文英

出自宋代吴文英的《十二郎·垂虹桥》

素天际水,浪拍碎、冻云不凝。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又是宾鸿重来后,猛赋得、归期才定。

嗟绣鸭解言,香鲈堪钓,尚庐人境。幽兴。争如共载,越娥妆镜。念倦客依前,貂裘茸帽,重向淞江照影。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

【赏析】

《十二郎》,双调,一百零五字,上片十句四仄韵,下片十二句五仄韵。

此词与《二郎神》,又名《十二郎》词者,句式、字数、押韵等均不同。

“垂虹桥”,在江苏吴江县东,本名利住桥;宋庆历(宋仁宗年号,公元1041—1048年)间构亭其上,名曰垂虹亭,因亦名桥曰垂虹桥。凡七十二洞,俗称长桥。

“素天”两句,绘桥四周景色。言桥四周灰蒙蒙一片,天水相连,浊浪拍岸,冻云翻飞。“冻云”,点出时在寒冬季节。“记晓叶”三句,忆旧。词人说:记得在一个秋天的清晨,岸上还有霜露沾连在树叶上,我曾经行经这儿,并将船停靠在垂虹桥傍。

在灯影幢幢中,我还乘兴吟哦过这儿的秋雨景色。“又是”两句,言今。“宾鸿”,指宾雀鸟与大雁。《吕氏春秋·季秋》:“鸿雁来,宾爵入水大为蛤。”注:“宾爵者,老爵也。栖宿于人堂宇之间,有似宾客,故谓之宾爵。”此处是说:又到了鸿雁南飞,宾雀入室而居的季节,我这才决定了回归的日期。

“嗟绣鸭”三句,据《南禺书》:陆龟蒙有斗鸭一栏,颇极驯养。一旦,驿使过,挟弹毙其尤者。龟蒙曰:“此鸭善人言,欲附苏州上进,奈何毙之?”使人惧,尽与囊中金,以窒其口。徐,使人问人语之状。曰:“能自呼其名耳。”夏承焘笺《吴郡图经续记》:吴江旧有如归亭,熙宁中林郎肇出宰,又于“如归”之侧作鲈香亭,因陈文惠有“秋风斜日鲈鱼香”之句。

陶潜有诗“结庐在人境”。此三句赞桥畔环境,足可幽居。“绣鸭”,指绘彩的斗鸭。《宋书·王僧达传》:“为太子舍人,坐属疾,而于杨列桥观斗鸭,为有司所纠。”据此,可见宋时也盛行斗鸭之戏。词人说:垂虹桥畔的环境优美,足够促使我决定在此结庐隐居。如果真有这么一天,那我就可以在这儿或是观看善解人意的斗鸭游戏;或是垂钓河边,钓上几尾鲜美的鲈鱼尝新。

“幽兴”三句,忆旧。词人到了垂虹桥,想起有一次曾与伊人同船来过这儿,并观赏过她临水梳洗的难忘镜头。“念倦客”三句,承前,记目前。词人说:今天我却是孤身独游重返垂虹桥,时至寒冬,我虽是穿着裘衣,头戴貂帽,但却孤孤零零地站在桥上,临水顾影自怜。

这三句既承接上三句的忆旧日共游,又是遥向呼应上片“冻云不凝”的严寒天气。“酹酒”三句,倒装也。言词人孤身在桥上亭内眺望,越感凄冷难忍,于是就酹酒祭苍天,高歌飘四远,以此抒发自己胸中的郁结。“迎醉面”三句,写雪下。此言渐渐地远方的山色开始昏暗不清,暮色中的天空飘下来几片雪花,沾在词人热辣辣的醉面上。

从“冻云”始,至“雪花”飞,首尾衔接,叙事完整,脉络分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四个雪字赏析其在诗中的作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雪的诗句有: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话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